这两篇文章( 与 )在Ubuntu和RedHat 5.5上搭建好了svnserve环境,下面总结一下svn的具体使用流程。
服务器的搭建
1)建立代码库。
#svnadmin create /srv/svn/repos/myproject
2)修改配置文件svnserve.conf
anon_access = none
auth_access = write
password_db = passwd 其中passwd是一个文件,默认是当前文件夹下的passwd,如果要用其他的passwd需要制定路径名
3)配置passwd文件
添加用户名和密码: cobing = 123
4)启动svnserve服务
#svnserve -d -T -r /srv/svn/repos
-d 表示把进程svnserve作为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
-T 表示用多线程的方式处理数据
-r 可以有效地改变文件系统的根位置,客户端可以使用去掉前半部分的路径,留下的要短一些的
要想让svnserve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需要把它添加到/etc/rc.local文件中
客户端
1)将本地代码导入到svn代码库中
#svn import test svn://192.168.146.128/myproject
注意:当初建立代码库的路径时/srv/svn/repos/myproject,我们启动svn服务器指定的根目录是/srv/svn/repos,而现在客户导入代码的目录是/myproject。因为svnserve指定了根目录,所以用户在访问192.168.146.128是就相当于在访问服务器的/srv/svn/repos目录,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指出myproject目录即可。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多家防范,我掉进去摸索了好久才出来。
2)代码导入SVN代码库中以后,其他用户就可以从代码库下载代码进行修改了,这个操作由svn checkout 完成
# svn checkout svn://192.168.146.128/myproject
checkout之后,svn会在你的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myproject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就是你将来进行各种操作、与svn服务器交互的地方
3)之后就可以coding了,但是要注意:每次对myproject下文件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操作都要告诉svn:
a, 增加文件、目录 #svn add 文件或目录名
b,删除文件、目录 #svn delete 文件或目录名
c, 拷贝文件、目录 #svn copy 条目名1 条目名2
d, 拷贝条目并删除原条目 #svn move 条目名1 条目名2
svn项目本身已经存在的文件只需要对其修改即可,svn会自动检测到修改。
4)修改完文件后不能马上提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a, 检验修改
当你完成修改,你需要提交他们到版本库,但是在此之前,检查一下做过什么修改是个好主意,通过提交前的检查,你可以整理一份精确的日志信息,你也可以发现你不小心修改的文件,给了你一次恢复修改的机会。此外,这是一个审查和仔细察看修改的好机会,你可通过命令svn status浏览所做的修改,通过svn diff检查修改的详细信息。
# svn status 会检测你做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的修改
A item
预定加入到版本库的文件、目录或符号链的item。
C item
文件item发生冲突,在从服务器更新时与本地版本发生交迭,在你提交到版本库前,必须手工的解决冲突。
D item
文件、目录或是符号链item预定从版本库中删除。
M item
文件item的内容被修改了。
#svn diff 会精确地检测到你做的修改
b, 取消本地修改
假定我们在看svn diff的输出,你发现对某个文件的所有修改都是错误的,或许你根本不应该修改这个文件,或者是从开头重新修改会更加容易。
#svn revert 文件名
c,手动解决冲突,把由冲突的文件手动改过来
d, 接着用svn update查看本地版本与服务器版本由什么区别:
#svn update
这时有三个标示:
U : 表示本地没有修改
G: 表示本地已经修改,但是与版本库没有重叠的地方,可以合并
C: 服务器上的改动同本地的改动冲突了,需要手动解决冲突或者用svn revert 放弃本地修改
4)At Last,您的修改结束了,并且与服务器上的版本没有冲突,那就提交吧!
#svn commit -m "LOG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