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物品编码 破解追溯“断链”困局(2)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强制要求或接受GS1标准用于医疗产品标识或追溯。我国已有九成以上的医药企业使用商品条码,市场上超过八成的非处方药印有商品条码。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申请GS1商品条码的医药制造企业达1.2万余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3500多家。基于GS1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200多家医院应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表示,采用与国际一致的编码体系,能够确保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追溯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追溯。

  追溯体系——物品编码快速发展

  “谈起追溯,有一个理念叫‘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向前一步’就是希望了解一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信息,‘向后一步’就是了解产品去了哪里。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在一个链上把更多的产品信息串联起来。”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说,从追溯的理念看,离不开对产品的标识,即标准化、个体的唯一编码。

  而唯一编码被识别,需要明确数据载体。“无论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还是RFID电子标签、NFC电子标签等,这些数据载体都是用标准化的形式把个体的唯一编码写进系统。”钱恒说,从标准化的系统来看,基于唯一编码和数据载体,在整个供应链中集聚更加高效的规范化数据,并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追溯系统就成型了。

  近年来,我国追溯体系建设在促进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编码的根源问题上也走过弯路。更早时候,国内曾存在对于同类物品拥有几套不同编码规则的情况,这为用户有效标识物品信息带来困扰。随着中国物品编码事业快速发展,产品编码的统一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基于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的商品条码结算体系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GS1编码作为“商品身份证”的作用将更加突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破局。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我国累计有80多万家生产企业拥有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目前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达数亿种,商品条码在零售行业覆盖率达95%以上。

  与此同时,物品编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数字经济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和迭代,让追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显著提升。5G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高效稳定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追溯数据具有不可抵赖性成为可能;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追溯系统发挥更大作用;大数据对追溯系统则是重大利好。

  “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本身就是大数据的来源。要掌握‘无处不在’的数据,就要求数据采集量、数据采集频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反馈结果将更有利于追溯系统精准发挥作用,最终对追溯产生正向影响。”钱恒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357fc030b8a7fd0de700c0af519b5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