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过程中,通过spark访问集群的效率不是很令人满意,80核心同时运行的速度比单核心也就快了20倍左右,预测瓶颈在mongodb读写上。当然,此时没遇到其他问题暂时没进行问题梳理。
在数据规模增大之后,通过spark访问mongodb集群会造成mongos节点远程连接时输入命令卡顿,怀疑出现了某些性能瓶颈。
具体问题出现如下:
1、某一天发现主节点mongod崩溃。
2、当天重新执行spark任务,第二天发现主节点服务器无法连接,去机柜查看发现主节点服务器宕机,于是决定认真查找瓶颈。
3、重新运行任务,执行top命令:发现计算机核心使用率为100%左右,由于本服务器拥有32核心,并且spark使用其中16核心,所以在Ubuntu系统下CPU使用率小于1600%都是正常的,CPU不是系统瓶颈。
使用free -m发现内存仍有剩余,内存不是系统瓶颈。
使用sudo iftop命令,发现TX和RX都在800Mb以上,初步确认是网络带宽瓶颈。
查询系统IO和硬盘容量,排除磁盘问题。
4、确认为网络带宽问题。
问题解决
本地网络环境采用的是万兆网卡和千兆交换机,对于大部分应用足够使用,但是执行spark任务时,由于mongos只有主节点存在,所以所有数据读取任务均占用主节点带宽,如果想要正常使用则需要降低并发度或者提供负载均衡。
Mongodb自身支持负载均衡,对一个sharding集群而言,所有的元数据信息分别存放在mongod里面,但是所有router信息都是放在configsvr中的(包含权限管理的用户信息等),所以想要拓展mongos异常简单,把Mongos的config文件分发到想要启动mongos的机器上,修改一下bindIP直接启动即可,启动后的使用方式和之前的mongos一致,用户信息也都存在不需要重新创建用户。
由于本集群使用了5台服务器部署Mongod,于是解决办法就是将Mongos也启动5个,相当于启动了5个单独的服务端。
启动后重新执行spark任务,在每台服务器上执行iftop查看网络使用,发现TX和RX均有300Mb左右。网络带宽不再是集群的使用瓶颈。
Mongodb的标准uri格式如下:
mongodb://[username:password@]host1[:port1][,host2[:port2],...[,hostN[:portN]]][/[database][?options]]
所以使用时也异常简单,把代码中创建MongoURI或者ReadConfig或者spark.mongodb.imput.uri中的uri按上面格式加入多个host和port即可。
问题反思
1、问题出现早有预兆,应当及早解决这些问题,提前引起重视。
2、mongodb的文档中对URI的介绍在Reference > Connection String URI Format中,当时没有看到,所以没找到怎么连接多个Mongos的方法。只启动一个mongos,但是当时其实也有考虑过可能遇到并发瓶颈的问题,但是没有深究。之后的平台搭建要进行更详尽的设计再进行部署会更加合适。
3、直接在物理机上部署虽好,但是在容器上更容易进行拓展。并且当前的系统以后可能会在多地部署,如果直接部署在k8s上会省下大量部署时间和节约大量人力成本。
4、曾经以为千兆网够用了,以后采购还是万兆网设备更好。
更多MongoDB相关教程见以下内容:
Linux CentOS 6.5 yum安装Mongo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