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理性爱国者(7)

爱,是人类心灵当中最基本、最纯真的感情冲动。因此,不论爱人还是爱国,其感情核心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一种超乎理性的感性存在。但是,爱国的激情,必须经过理性的审视与过滤,使之得到沉淀与升华,才能真正成为有益于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力量。

什么是理性爱国?网络上有这样的回答: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不是去伤害自己的人民;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让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与捍卫。这是对理性爱国的一种朴素理解。

社会学家韦伯将理性划分成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在意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其取向和标准在于行动是否是“奏效的”,是否能够引向我们期待取得的成果;而所谓价值理性,在意的则是过程而非结果,其取向和标准在于行动是不是“正确的”,是否能够合乎我们对特定精神价值的追求。我们所说的理性爱国,既是在追求令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的结果,也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价值。

这种崇高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我们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会受到遏制和打压,但只要我们秉持理性爱国主义,胸有目标,心有情怀,自能保持定力,和平崛起。上世纪80年代末,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邓小平诙谐而又坚定地表示:我们别的本事没有,抵制“制裁”还是够资格的,用不了多久,那些参与“制裁”的国家会自己找上门的。

事实证明了邓小平的判断。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让中国时常站在“风口浪尖”,我们需要捍卫国家利益,坚持自己的道路,也要防止深陷悲情、盲目排外,将爱国变成极端民族主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伍修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衔特派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是非法、犯罪行为。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美国的操纵下,这个提案最后被否决。

21年后,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走进联合国会场,坐在了自己国家的席位上。

2018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首次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项中国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

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二是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被封锁、相对封闭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70年的光辉岁月,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我们从“弱国”走向“强国”之时,中国人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正如一个人的强大离不开内心的强大一样,一个国家的强大也离不开国民心态的强大。有人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她的人民获得了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心态,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大国。

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便是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核心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自信意味着独立自主,既不会因为在意他人的评价,偏离自己前行的道路,也不会因为怯懦恐惧,而对外部世界充满莫名的敌意;自信也意味着拒绝过度敏感的自卑,不动辄因为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纲上线,裹挟他人,制造对立;自信还意味着拒绝盲目自大,不陶醉于既有成就中而沾沾自喜、睥睨一切。

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中国人而言,谦虚从容、泰然自若地与世界相处,保持定力同时兼具海纳百川的气度,才是真正的自信。带着大国自信的爱国,才是与新时代精神相符的爱国方式。尽管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也不该忘怀中国作为弱国备受欺凌的历史,但历史的屈辱,应当成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萦绕心头无法散去的阴霾和梦魇。

    

今年6月,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将本土最后的生产线转移至中国。路透社评论说,中国是苹果手机的关键市场,也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中心;在截至3月份的季度里,苹果公司总收入的近18%来自大中华区。

沃尔玛、家乐福超市遍布中国的大城市,日本、欧洲的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华为的广告和店面;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70399e9b5ef2e4226740c7b1b2cec5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