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以铝业、纺织服装、钢铁冶炼为重点,引导鼓励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及时预警调控,督促企业逐步降低能源消耗量。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后培植起众普、绿泉、希莱特、青帝等一批节能环保示范企业,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由青帝能源设计施工的怡和家园“太阳能+”多能互补清洁供热重点项目,为怡和家园230户居民提供清洁能源供暖,成为山东省“太阳能+”多能互补热利用重点工程。积极推进余热余压、高炉焦炉煤气、沼气、造纸污泥等工业余能资源及生物质能再生资源发电。铁雄冶金新上热泵蒸氨、余热余压发电和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等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0万余吨。
始终坚持节能降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实行最严的耗煤项目审批制度,严控煤炭消费增量,杜绝新增煤炭消费。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计划利用3-5年时间,使邹平产业结构得到根本优化。大力实施能耗“双控”,以节能减排和技术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持续降低污染排放和煤炭消耗,逐步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倒排工期,压茬推进邹平货运铁路专线建设项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确保每年8000余万吨的铝矾土、煤炭、玉米、棉花“四大宗”货物运量,由铁路运输解决6000万吨以上。
深入推行绿色理念,努力构建节能社会。加大节能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全社会、全领域节能降耗。在建筑行业,“十三五”期间,邹平市建成节能建筑近300万平方米,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100%。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5年内建成57.5公里长输天然气管道,另有52.2公里的长输管道正在筹建中,同时积极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在公共交通方面,投资购置纯电动公交车190辆,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3.3%,中心城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100%;自建CNG、LNG加油加气站2处,自建纯电动公交车充电场站2个,国家电网投建公交充电场站4个。在节水方面,积极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中水回用。
今后,邹平将把握特点、立足县情,以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推广,推动传统行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医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新业态、派生新产业,推动新产业扩容倍增、壮大规模,为滨州市绿色生态发展做出邹平贡献、体现邹平担当!
惠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卫忠
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惠民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节能增效作为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严格准入标准,推进节能改造,发展绿色经济,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生态美丽健康幸福新惠民。
发展高效绿色经济。一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全力打造高端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化纤绳网产业基地和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二是发展高效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提升食用菌、苗木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优京津冀精品“菜篮子”。三是培育新型业态,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控新增耗煤企业,加大对企业煤炭消费的监控力度,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把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企业准入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三是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用。
强化重点领域节能。一是加强工业节能。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74个,完成投资33.5亿元。二是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和公共建筑节能65%标准,推进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管理,2020年底前,完成17.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三是加强公共机构节能。2019年,全县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同比下降2.6%、2.3%。四是强化交通运输节能。淘汰燃油公交车,推广节能环保运输工具,组建绿色交通体系。五是强化农业农村节能。严格控制非标准农膜使用,建立农膜科学使用示范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