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

    Linux的设备管理是和文件系统紧密结合的,各种设备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dev目录下,称为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打开、关闭和读写这些设备文件,完成对设备的操作,就像操作普通的数据文件一样。为了管理这些设备,系统为设备编了号,每个设备号又分为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主设备号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设备,而次设备号用来区分同一类型的多个设备。对于常用设备,Linux有约定俗成的编号,如硬盘的主设备号是3。

一个字符设备或者块设备都有一个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统称为设备号。主设备号用来表示一个特定的驱动程序。次设备号用来表示使用该驱动程序的各设备。例如一个嵌入式系统,有两个LED指示灯,LED灯需要独立的打开或者关闭。那么,可以写一个LED灯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可以将其主设备号注册成5号设备,次设备号分别为1和2。这里,次设备号就分别表示两个LED灯。

设备文件通常都在 /dev 目录下。如:

beyes@linux-beyes:~/C/kernel/memory> ll /dev |more
总计 0
crw-rw----  1 root uucp    470 04-14 18:16 ttyS6
crw-rw----  1 root uucp    471 04-14 18:16 ttyS7
crw-rw----  1 root tty         7,   0 08-08 18:58 vcs
crw-rw----  1 root tty         7,   1 08-08 18:58 vcs1
crw-rw-rw-  1 root root    1,   7 08-08 18:58 full
crw-rw-rw-  1 root root    1,   3 04-14 18:16 null

如上,前面第一个字符为c 的表示字符设备。在字符设备里,有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如上1,4,7 分别是主设备号,0,1,3,7,70,71都是次设备号。一般的,主设备号标识出与设备关联的设备驱动。如 /dev/null 和 /dev/full 由 1 号驱动来管理,/dev/vcs 和/dev/vcs1由 7 号驱动来管理,/dev/ttyS6 由 4 号驱动来管理。

现在的 Linux 内核允许多个驱动共享一个主设备号,但更多的设备都遵循一个驱动对一个主设备号的原则。

内核由次设备号确定当前所指向的是哪个设备。根据所编写的驱动程序,可以从内核那里得到一个直接指向设备的指针,或者使用次设备号作为一个设备本地数组的索引。但不论如何,内核自身几乎不知道次设备号的什么事情。

设备号的内部表示

在内核中,dev_t  类型( 在 <linux/types.h> 头文件有定义 ) 用来表示设备号,包括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两部分。对于 2.6.x 内核,dev_t 是个 32 位量,其中 12 位用来表示主设备号,20 位用来表示次设备号。
在 linux/types.h 头文件里定义有

typedef __kernel_dev_t          dev_t;

typedef __u32 __kernel_dev_t;

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的获取

为了写出可移植的驱动程序,不能假定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的位数。不同的机型中,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的位数可能是不同的。应该使用MAJOR宏得到主设备号,使用MINOR宏来得到次设备号。下面是两个宏的定义:(linux/kdev_t.h

#define MINORBITS   20                                  /*次设备号*/  

#define MINORMASK   ((1U << MINORBITS) - 1)             /*次设备号掩码*/  

#define MAJ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BITS))   /*dev右移20位得到主设备号*/  

#define MIN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MASK))   /*与次设备掩码与,得到次设备号*/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wxf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