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2)

原因是:为了最小化生成的文件大小,webpack使用标识符而不是模块名称,在编译期间生成标识符,并映射到块文件名,然后放入一个名为chunk manifest的JS对象中。重点就在于!!当我们使用CommonsChunkPlugin分离代码时,被分离出来的代码(本文中的lodash库,被打包为common。),会默认被移动到entry中最后一个入口进行打包(第一个入口是index.js)。重要的是,chunk manifest将随着这些被分离出来的代码共同打包!!!

由于我们更改源代码后,不但会更新app的hash值,还会生成新的映射,然后新的映射又会和资源代码一同打包,又由于chunkhash是根据内容生成hash的,那么加入了新的映射对象chunk manifest的资源代码被打包后,hash自然也会发生改变。这反过来,产生的新hash将使长效缓存失效。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讲 manifest分离出来。这里我们利用一个CommonsChunkPlugin一个较少有人知道的功能,能够在每次修改后的构建中将manifest提取出来,通过指定entry中未用到的名称,此插件会自动将我们需要的内容提取到单独的包中。

故再额外配置一个CommonsChunkPlugi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库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webpack打包后:

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

从这里可以证明之前所说的manifest被打包进了common!!!仔细看之前的图:common的Size都是547kb,到这里common大小是541kb 而manifest大小正好为5.85kb,加起来正好为547kb。

然后我们修改index.js再次打包:

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

从这里可以发现!!我们修改了源代码,common的hash值已经不再发生改变了!到这里可以达到我们不缓存源代码缓存资源文件的目的了。

但是可别高兴得太早!!我们做了一个很小的修改,交换了entry中 app 和 common的顺序(对比上一个代码段):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pp: './src/index.js', common: ['lodash']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库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打包后:

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

这里发现对比上一张图片发现,common的hash值又发生改变了!!而且根本没有更改index.js的内容app的hash也变了,只是换了一下顺序而已!

大家注意看本张图与上一张图的模块解析顺序([1],[2],[3]...之后所对应的模块)。发现上一张图,lodash第一个解析,而现在lodash最后一个解析。

这就是hash更变的原因:这是因为每个会基于默认的解析顺序(resolve order)进行增量。也就是说,当解析顺序发生变化,ID 也会随之改变,所以hash值也会发生变化。

有人可能会决定,一般我们都不会更换webpack.config.js中entry的入口顺序,那么是否我就不会遇见这个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除否你能保证资源文件都写在entry的顶部。否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假如entry的顺序为: app -> common, 那么解析顺序为 index.js → lodash。 如果之后index.js引入了 print.js,那么解析顺序变为 index.js → print.js -> lodash。

以上,我们并没有在entry中更改入口顺序,解析的顺序还是会发生改变,common的hash还是会发生,不能缓存。

这里我们就引入一个新的组件:HashedModuleIdsPlugin:根据hash生成ID(NamedModulesPlugin也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是根据路径名生成ID,可读性更高,也由此编译时间会相对长一些)。 这样就不会使用数字标识符,而使用hash: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HashedModuleIdsPlugin(), // 引入该插件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库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打包发现,之前[ ]里都是数字,现在都是一些字符,

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

接下来,我们再把app和common的顺序调换一下,并且随意修改index.js,再次打包:

缓存与独立打包的用法

现在大功告成,common的hash没有改变,而因为更变了内容app的hash改变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参考资料:

webpack文档 -- 缓存

webpack独立打包与缓存处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ydp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