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watcher在实例化的过程中,由于传入了{lazy: true}的配置选项,那么一开始是不会进行求值与依赖收集的: this.value = this.lazy ? undefined : this.get().在initComputed的过程中,Vue会将computed属性定义到vm实例上,同时将这个属性定义为getter/setter。当你访问computed属性的时候调用getter函数:
function createComputedGetter (key) { return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 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if (watcher.dirty) { watcher.evaluate() } // 管理依赖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 }
在watcher存在的情况下,首先判断watcher.dirty属性,这个属性主要是用于判断这个computed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因为在上一轮的依赖收集的过程当中,观察者已经将这个watcher添加到依赖数组当中了,如果观察者发生了变化,就会dep.notify(),通知所有的watcher,而对于computed的watcher接收到变化的请求后,会将watcher.dirty = true即表明观察者发生了变化,当再次调用computed属性的getter函数的时候便会重新计算,否则还是使用之前缓存的值。
initWatch
initWatch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实例化new Watcher完成观察者的依赖收集的过程,在内部的实现当中是调用了原型上的Vue.prototype.$watch方法。这个方法也适用于vm实例,即在vm实例内部调用this.$watch方法去实例化watcher,完成依赖的收集,同时监听expOrFn的变化。
总结:
以上就是在Vue实例初始化的过程中实现依赖管理的分析。大致的总结下就是:
initState的过程中,将props,computed,data等属性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改造其getter/setter属性,并为每一个响应式属性实例化一个observer观察者。这个observer内部dep记录了这个响应式属性的所有依赖。
当响应式属性调用setter函数时,通过dep.notify()方法去遍历所有的依赖,调用watcher.update()去完成数据的动态响应。
这篇文章主要从初始化的数据层面上分析了Vue是如何管理依赖来到达数据的动态响应。下一篇文章来分析下Vue中模板中的指令和响应式数据是如何关联来实现由数据驱动视图,以及数据是如何响应视图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