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于双向绑定机制,在DOM操作中,虽然更新了数据的值,但是并没有立即反映到界面上,而是通过 apply() 来反映到界面上,从而完成职责的分离,可以认为是单一职责模式了。
在真正的Angular中,ng-click 封装了click,然后调用一次 apply 函数,把数据呈现到界面上
在Angular 的apply函数中,这里先进行脏检测,看 oldValue 和 newVlue 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那么讲newValue 反馈到界面上,通过如果通过 $watch 注册了 listener事件,那么就会调用该事件。
脏检查的优缺点
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
简单理解,一次脏检查就是调用一次 $apply() 或者 $digest(),将数据中最新的值呈现在界面上。
而每次 UI 事件变更,ajax 还有 timeout 都会触发 $apply()。
然而就有了接下来的讨论?
不断触发脏检查是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有很多人认为,这样对性能的损耗很大,不如 setter 和 getter 的观察者模式。 但是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span>{{checkedItemsNumber}}</span>
function Ctrl($scope){ var list = []; $scope.checkedItemsNumber = 0; for(var i = 0;i<1000;i++){ list.push(false); } $scope.toggleChecked = function(flag){ for(var i = 0,l= list.length;i++){ list[i] = flag; $scope.checkedItemsNumber++; } } }
在脏检测的机制下,这个过程毫无压力,会等待到 循环执行结束,然后一次更新 checkedItemsNumber,应用到界面上。 但是在基于setter的机制就惨了,每变化一次checkedItemsNumber就需要更新一次,这样性能就会极低。
所以说,两种不同的监控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各自使用方式的差异,考虑出它们性能的差异所在,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避开最容易造成性能瓶颈的用法。
好了,现在已经了解了双向数据绑定了 脏检查的触发机制,那么,脏检查内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脏检查的内部实现
首先,构造$scope 对象,
function $scope = function(){}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 $watch。
我们说,每一个绑定到UI上的数据都有拥有一个对应的$watch 对象,这个对象会被push到watchList中。
它拥有两个函数作为属性
getNewValue() 也叫监控函数,勇于在值发生变化后得到提示,并返回新值。
listener() 监听函数,用于在数据变更的时候响应行为。
还有一个字符串属性
name: 当前watch作用的变量名
function $scope(){ this. $$watchList = []; }
在Angular框架中,双美元符前缀$$表示这个变量被当作私有的来考虑,不应当在外部代码中调用。
现在我们可以定义$watch方法了。它接受两个函数作参数,把它们存储在$$watchers数组中。我们需要在每个Scope实例上存储这些函数,所以要把它放在Scope的原型上:
$scope.prototype.$watch = function(name,getNewValue,listener){ var watch = { name:name, getNewValue : getNewValue, listener : listener }; this.$$watchList.push(watch); }
另外一面就是$digest函数。它执行了所有在作用域上注册过的监听器。我们来实现一个它的简化版,遍历所有监听器,调用它们的监听函数:
$scope.prototype.$digest = function(){ var list = this.$$watchList; for(var i = 0,l = list.length;i<l;i++){ list[i].listener(); } }
现在,我们就可以添加监听器并且运行脏检查了。
var scope = new Scope(); scope.$watch(function() { console.log("hey i have got newValue") }, function() { console.log("i am the listener"); }) scope.$watch(function() { console.log("hey i have got newValue 2") }, function() { console.log("i am the listener2"); }) scope.$disget();
代码会托管到github,测试文件路径跟命令中路径一致
OK,两个监听均已经触发。
这些本身没什么大用,我们要的是能检测由getNewValue返回指定的值是否确实变更了,然后调用监听函数。
那么,我们需要在getNewValue() 上每次都得到数据上最新的值,所以需要得到当前的scope对象
getNewValue = function(scope){ return scope[this.name]; }
是监控函数的一般形式:从作用域获取一些值,然后返回。
$digest函数的作用是调用这个监控函数,并且比较它返回的值和上一次返回值的差异。如果不相同,监听器就是脏的,它的监听函数就应当被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