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t = 2τ - δ的最大值即δ -> 0时,所以距离碰撞点最远的站点最多经过2τ的时间检测到碰撞冲突。2τ有个专用术语叫做争用期。
争用期: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往返时延,两倍端到端的传播时延),就可知道发送端额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这个争用期
在实际的10Mbit/s以太网中取51.2us为争用期长度。
最短有效帧长:对于10Mbit/s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bit,即64字节。这意味着,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64个字节没有发送冲突,则后续数据就不会
发生冲突。所以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字节,凡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中止的无效帧。
问题3:产生碰撞之后如何进行避让?
答:检测到碰撞-->数据失真-->停止发送
退避一段时间-->再次发送
问题4:退避时间,这个时间如何确定?
答:CSMA/CD协议用到了一个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具体流程如下:1.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争用期2τ
2.定义重传次数k,k<=10,即k = Min[重传次数,10]
3.从整数集合[0,1,2,3,...,(2k - 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 r。重传所需所需的时延就是 r 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4.当重传16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六、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传统以太网最初是使用粗同轴电缆,后来演进到使用比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最后发展为使用更便宜和灵活的双绞线。采用双绞线的以太网采用星型拓扑,在星形的
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集线器(hub)。
使用无屏蔽双绞线,采用星型拓扑。每个站需要用两对双绞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双绞线的两端使用RJ-45插头。集线器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因此集线
器的可靠性提高。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集线器的特点:1.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传统以太网那样运行。
2.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然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3.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4.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减少了近端串音。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多个站在以太网同时工作就可能会发生碰撞。当发生碰撞时,信道资源实际上是浪费了。因此当扣除碰撞所造成的信道损失后,以太网总的信
道利用率并不能达到100%。假设 τ 是以太网端到端的传播时延,则争用期长度为2τ,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检测到碰撞后不发送干扰信号。设
帧长为L(bit),数据发送速率为C(bit/s),则帧的发送时间为T0= L/C (s)。一个站在发送帧时发生了碰撞。经过一个争用期2τ后,可能又出现了一个碰
撞。这样经过若干个争用期后,一个站发送成功了。假定发送帧需要的时间是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