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新转变的背后,依赖于《意见》突出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抓住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牛鼻子,夯实税收治理信息基础,助推税收大数据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治税水平。
纳税人所盼,税务人所向。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便利化服务,是税务改革的关键。具体而言,此次改革将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哪些优质高效的服务?
便利多了,优惠享了。“应享未享”纳税人中,有的是由于不了解政策或者嫌麻烦而放弃享受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将推动征管操作办法与税费优惠政策同步发布、同步解读,并进一步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
材料薄了,负担小了。改革将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和互联互通,最大化减少信息藩篱,让纳税人缴费人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办税缴费新变化、新体验。
网上办了,不用跑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税务总局提出“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系列举措,第三方调查显示,“非接触式”办税的满意度达97.3%。税务部门将建设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不断拓展“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让企业税费事项能网上办理,个人税费事项能掌上办理成为现实。
环节少了,效率高了。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效率持续提升,税收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推进税费(种)综合申报,依法简并部分税种征期,压减办税次数和时间,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办税便利的获得感。
个性化了,体验强了。整合完善12366热线服务功能,建成以24小时智能咨询为主,集网络咨询、人工智能和云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互动服务平台,到2022年能够基本实现全国咨询“一线通答”。
维权快了,关系好了。进一步完善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畅通诉求有效收集、快速响应和及时反馈渠道,保证纳税人缴费人顺畅、有序地行使救济权。
《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拓展税收共治格局的措施(视频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公号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税收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意见》反映出我国进一步形成便利纳税人的税收治理观,展现了我国较强的现代化数字治税的水平,更反映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依法治国、协同共治的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得以全面提升。
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
国家税务总局宣传中心、税务报社联合制作
“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税收征管的描述,简短又意蕴深远。
这是“智慧税务”首次写入规划纲要。
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改革顺利完成后,税务部门逐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上线,全面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建设全国规范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税收征管有了更有力的抓手。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智慧税务建设必不可少。夯实税收治理信息,是迈向智慧税务的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饶立新介绍,近年来,税务部门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深挖细掘、智能分析和融合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税收大数据,大力推行并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
据悉,目前“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清单已达214项,其中203项可全程网上办,基本实现了“服务不见面,时刻都在线”。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各级税务局形成了2万多篇有分量、高价值的税收分析报告,有效服务了各级党委、政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