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 在请求的URL地址后以?的形式带上交给服务器的数据,多个数据之间以&进行分隔, 但数据容量通常不能超过2K,比如:?username=…&pawd=…这种就是GET
POST: 这个则可以在请求的实体内容中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没有数量限制
另外还有说一点,这两个玩意都是用来发送数据的,只是发送机制不一样,不要相信网上说的"GET获取服务器数据,POST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另外GET安全性非常低,POST安全性较高,但是执行效率却比post方法好,一般查询的时候我们用GET,数据增删改查的时候我们用POST
(7)Http状态码合集
当然,这些状态码只是给参考,实际上决定权决定在服务端(后台)的手上,一种方案是请求后,服务返回给我们的是状态,或者另一种,在应用不用弄得多语言的版本是最好用,直接返回给我们一串结果信息的json给我们,我们直接显示就好了,这样可以偷懒不少,下面列下状态码合集,参考 下就好:
100~199 : 成功接受请求,客户端需提交下一次请求才能完成整个处理过程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300~399:请求资源已移到新的地址(302,307,304)
401:请求未授权,改状态代码需与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这个就不用说啦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8)Http协议的特点
概念性的东西,知道就好,别去背,百度百科的东西,直接复制粘贴:
1. 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 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 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3. 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 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 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 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 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本节小结:
本节讲解了我们在Android开发中涉及到网络方面的要完成的工具,以及讲解了Http协议的 相关概念,相信大家对Android移动端与服务器交互已经有了个模糊的映像,本节就到这里,下节我们来研究 Http协议的请求头与响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