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姓实际感受差距大CPI统计方法亟待改进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1日发布了2009年国民经济数据,其中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2009年12月同比上涨 1.9%,去年11月份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去年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 CPI和PPI去年12月的环比都是增长1%。
  CPI数据公布后,市场感受是增速低于普遍预期。敏锐的A股市场迅速做出反应,从下午 1∶20左右开始触底反弹,最终沪综指翻红收报于3158.86点,上涨7.01点。不但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而且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的数据与百姓的实际感受差异非常之大。马建堂局长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就此问题提问时说:“11月份、12月份的鲜菜价格,我们同比、环比上涨5.9%、 16.4%,12月份的鲜菜价格的环比上涨16.4%,这反映出现实。”但是,居民对鲜菜价格上涨感受可能要高于16.4%,过去几角钱1斤的青菜,现在已经涨到了2-3元钱1斤。笔者到市场亲身感受几次,比上月16.4%的涨幅要高的多。实际上,肉蛋禽奶、水果等已经出现不小涨幅。加上,水电气涨价,12月份CPI同比涨幅只有1.9%实在与百姓对物价的感受差距太大。
  这里面有个人原因,同时必须看到也有我们的统计本身的体制原因。中国CPI数据模型是30年前建立的,一直没有大的变动,也就是说,CPI已经不足以测度今天中国的通货膨胀。美国的CPI是两年变动一次权重,因此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不更改CPI的数据权重,会贻误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时机。
  居民消费品价格都在涨价,房价已经畸高不下,百姓手中的货币已经大幅贬值,可CPI统计数据显示却不高,货币政策操作不可能根据每一个百姓的不同感受来进行,而是要根据CPI的走势来操作。CPI数据与百姓实际感受差距太大,将误导国家宏观政策,也将贻害民生。
  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CPI的统计权重,使其更加符合实情、体现民意,给宏观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和依据。(余丰慧郑州银行职员) (来源:新京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