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方Wiki的方式安装Arch Linux(2)

特别注意:涉及到分区与格式化的操作要格外注意,命令在回车之前请再三确认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没有输错命令,否则将会来带来数据的丢失!如果有需要在操作之前请备份重要的数据。

但是我们也并不要过于惧怕分区与格式化过程,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会对你其他数据产生任何影响。

查看目前的分区情况

执行命令:

fdisk -l

以我的电脑为例:

以官方Wiki的方式安装Arch Linux

可以看到我的一块238.5g的硬盘(/dev/sda就代表这块硬盘),下面列出了/dev/sda*这三个分区,/dev/sda3是我存活下来的家目录,可以看到它的类型为Linux分区。注意看Start与End的数值,这个数值代表扇区号,可以理解成硬盘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小单元,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在/dev/sda2的End与/dev/sda3的Start之间空出了一大块未分配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将分配这块区域。

如果你是BIOS/MBR方式引导,跳过下面创建一个引导分区的步骤。

如果你是EFI/GPT方式引导,并且同时安装了其他系统,那么你应该可以在分区列表中发现一个较小的并且类型为EFI的分区(注意查看硬盘的大小,这个EFI分区有可能是你U盘中的,需要排除),这是你的引导分区,请记下它的路径(/dev/sdxY)备用,跳过下面创建一个引导分区的步骤。

如果你是EFI/GPT方式引导,但是没有这个较小的并且类型为EFI的引导分区(这种情况一般只会出现在新的硬盘),那么你需要先创建一个引导分区

创建一个引导分区(仅上面所列的第三种情况需要进行这步

执行命令:

fdisk /dev/sdx (请将sdx替换成你要操作的磁盘如sdb sdc等)

下面你就进入了fdisk的操作环境, 输入m并回车可以查看各命令的作用。

如果你是一块全新的硬盘:输入g来创建一个全新的gpt分区表,否则直接进行第2步

输入n创建一个新的分区,首先会让你选择起始扇区,一般直接回车使用默认数值即可,然后可以输入结束扇区或是分区大小,这里我们输入+512M来创建一个512M的引导分区。

这时我们可以输入p来查看新创建的分区。

输入t并选择新创建的分区序号来更改分区的类型,输入l可以查看所有支持的类型,输入ef更改分区的类型为EFI。

输入w来将之前所有的操作写入磁盘生效,在这之前可以输入p来确认自己的分区表没有错误。

输入以下命令来格式化刚刚创建的引导分区:

mkfs.fat -F32 /dev/sdxY (请将sdxY替换为刚创建的分区)

现在引导分区就创建好了。

创建根分区

输入命令:

fdisk /dev/sdx (请将sdx替换成你要操作的磁盘如sdb sdc等)

如果你是一块全新的硬盘否则直接进行第2步):

如果你是BIOS/MBR引导方式:输入o来创建一个全新的MBR分区表。

如果你在上一步新建了分区表并创建了引导分区:直接进行步骤2。

如果你在另一块硬盘中已经有引导分区:输入g来创建一个全新的gpt分区表。

输入n创建一个新的分区,首先会让你选择起始扇区,一般直接回车使用默认数值即可,然后可以输入结束扇区或是分区大小,如果我们想要使创建的分区完全占满空闲的空间,可以直接回车使用默认结束扇区。

这时我们可以输入p来查看新创建的分区。

输入w来将之前所有的操作写入磁盘生效,在这之前可以输入p来确认自己的分区表没有错误。

输入以下命令来格式化刚刚创建的根分区:

mkfs.ext4 /dev/sdxY (请将的sdxY替换为刚创建的分区)

这是我的分区过程供参考:

以官方Wiki的方式安装Arch Linux

以官方Wiki的方式安装Arch Linux

挂载分区

执行以下命令将根分区挂载到/mnt:

mount /dev/sdxY /mnt (请将sdxY替换为之前创建的根分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