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分区和逻辑卷详解

一、硬盘接口类型

  硬盘的接口主要有IDE、SATA、SCSI 、SAS和光纤通道等五种类型。其中IDE和SATA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有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ATA是一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已经取代了大部分IDE接口应用。SCSI 、SAS主要应用于服务器上,普通家用设备一般不支持SCSI和SAS接口。SAS也是是一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光纤通道最初设计也不是为了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并且其只应用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二、硬盘和分区

  Linux中主要有两种分区类型,分别为MBR(Master Boot Record)和GPT(GUID Partition Table),是在磁盘上存储分区信息的两种不同方式。这些分区信息包含了分区从哪里开始的信息,这样操作系统才知道哪个扇区是属于哪个分区的,以及哪个分区是可以启动的。在磁盘上创建分区时,你必须在MBR和GPT之间做出选择。

  在Linux中会把设备映射成为一个/dev目录下的系统文件,IDE接口类型的硬盘设备映射的文件名称前缀为“hd”,SCSI、SATA、SAS等接口的硬盘设备映射的文件名称前缀为“sd”(部分虚拟机或者云主机的名称可能是其他的,比如“vd”),后面拼接从“a”开始一直到“z”用来区分不同的硬盘设备,在硬盘名称后面拼接数字形式的分区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分区。

1、MBR分区
  MBR的意思是“主引导记录”,它是存在于驱动器开始部分的一个特殊的启动扇区。这个扇区包含了已安装的操作系统的启动加载器和驱动器的逻辑分区信息。MBR支持最大2TB磁盘,它无法处理大于2TB容量的磁盘。MBR格式的磁盘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下的逻辑分区。主分区总数不能大于4个,其中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挂载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展分区必须再进行二次分区后才能挂载。扩展分区下的二次分区被称之为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数量限制视磁盘类型而定。

  MBR的主分区号为1-4,逻辑分区号为从5开始累加的数字。比如设备主板上装了4块硬盘,分别为2块IDE接口硬盘,1块SCSI接口硬盘和一块SATA接口硬盘。其中2块IDE接口硬盘的分区策略为2个主分区和2个逻辑分区,SCSI分区策略为3个主分区和3个逻辑分区,SATA分区策略为4个主分区。硬盘文件和分区名称如下:

    硬盘    主分区1   主分区2   主分区3    主分区4    逻辑分区1    逻辑分区2    逻辑分区3   ......    逻辑分区n  
IDE1   /dev/hda   /dev/hda1(p)   /dev/hda2(p)   /dev/hda3(e)   /   /dev/hda5(l)   /dev/hda6(l)   /   ......   /  
IDE2   /dev/hdb   /dev/hdb1(p)   /dev/hdb2(p)   /dev/hdb3(e)   /   /dev/hdb5(l)   /dev/hdb6(l)   /   ......   /  
SCSI   /dev/sda   /dev/sda1(p)   /dev/sda2(p)   /dev/sda3(p)   /dev/sda4(e)   /dev/sda5(l)   /dev/sda6(l)   /dev/sda7(l)   ......   /  
SATA   /dev/sdb   /dev/sdb1(p)   /dev/sdb2(p)   /dev/sdb3(p)   /dev/sdb4(p)   /   /   /   ......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