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的帝国 让我们晕菜

 
  影评:《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我们晕菜  

黑客的帝国 让我们晕菜

 

黑客的帝国 让我们晕菜

 
2003年05月30日11:41 南方都市报  
 

  《黑客帝国Ⅱ重装上阵》掀起的第二轮黑客冲击波从北美发端,席卷全球,在网上,关于电影的讨论已经演变成一场关于存在哲学的探讨,让人感叹电影创造世界的神奇魅力。

  电影不是万能的

  事情闹到这地步已经不像是一部电影了,几乎所有看过《黑客Ⅱ》的人都在拼命琢磨  
Matrix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关于剧情的讨论在网上到处可见,涉及到哲学、宗教学、历史、计算机、物理、神话传说,别笑他们痴,我自己都翻出霍金的《时间简史》了,这部电影的内涵和外延确确实实经得起这些讨论。只是,讨论得越深入,一切离电影越远。

  在我看来,作为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浑然天成的尤物,加一点嫌多减一点嫌少,热爱一部电影就会这样,里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对话都是对的,都是最适宜的。《黑客帝国》之于我们就像《星战》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一样,横空出世,一个奇迹。完美是不需要解释的,但《黑客Ⅱ》就是一个解释,把一个完美的断面缀上前言和后语。商业就是要投其所好,凡是首集里博得喝彩的,《黑客Ⅱ》里一定奉上而且双份。武打更多,子弹更炫目,造型更时尚,只不过除了剧情让人吃惊外,似乎一切都不如想像的好,可能我们的胃口实在被吊得太高了。

  “Matrix的历史比你们想像得更久,事实上我们已是第六次毁灭Matrix了”,最后出现的造物主对尼奥说。《黑客Ⅱ》把这个故事拓展得更宏大更深邃,深邃到没有参照物可供确定哪些是虚、实、人、机器、时间、神。承前启后的第二集里,一下子变得什么都不确定。事实上,这么一个复杂的故事,已是电影所不能承受之重了,特别是一部有着巨大市场期待的商业片,既要考虑故事节奏,又要考虑视觉效果,所有的主角都唠唠叨叨,大段的深奥对白与眼花缭乱的武打衔接得生硬,尼奥一人和百人搏斗,打到最后一飞身跑了,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地跑,壮观的打就只是炫技了。从外观上看,《黑客Ⅱ》基本上是部武打片。

  《黑客帝国》并不是超级大片,片中的智慧不是像《珍珠港》和《魔戒》那样拼命砸钱就可以出效果的,《黑客Ⅱ》钱砸了不少,但还做不到第一集里那样,用一种纯熟的手法包裹了一个绝妙的故事。事实上,这部片子应该是和第三部放到一起看的,单纯地评价《黑客Ⅱ》有点无处下手。但尼奥和法国政客手下的一场搏斗,打断的石柱跌落在地,怎么看都像泡沫做的道具,花了几百万美金修的“末世感”高速路追杀也不过尔尔,这段戏配的disco音乐也让人不能忍受。新增的演员面孔和演技看起来大多都别扭,连大哥莫斐斯也不过才是个副科级的舰长。第一遍剧情完全没看懂,第二遍就觉得人物之言玄妙的对话耐看了。这部电影不是来源于小说,但现在可能更适合用小说来表达。

  霍金的《时间简史》里多次提到宇宙学的“人择原理”,意思是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研究它。能让人期待续集的电影就像一个大花盆,土壤和湿度温度都让人舒服,于是乐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上想像的花花草草。看完《黑客Ⅱ》,一个感觉就是你等待的这几年种的花草全让人拔光了,长出来全是让人眩晕的玉米棒子。你可以说它是一部纯功夫片,可以说它是一部纯哲理片,就是不甘心说这就是想像中的《黑客Ⅱ》。王轶庶

  一些有趣的发现

  评分:★★★☆(满分4颗星)

  《黑客帝国Ⅱ》中的人物说起话来都有点故弄玄虚,特别是莫斐斯,动辄来一段高论,印在纸上则酷似莎士比亚式(含糊暧昧)的双关话。这些对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含义,而是它所产生的影响,片中那帮家伙仿佛真的在说一些很深奥的东西。但那些深奥费解的语句却不妨碍“黑客迷”们在网上没完没了地发表帖子,分析所谓的《黑客》哲学,这样做的乐趣之一,就是在发掘浅薄的流行神话所隐含的深义方面成为一个专家,更滑稽的是变成一个多种文化速成糅合的权威。

  我这么说并不表示反感,而是觉得有趣。安迪.沃卓斯基和劳拉.沃卓斯基兄弟导演的《黑客帝国》(1999),捏造了许多让人头脑发热的伪哲学,这是极度技巧化的科幻冒险,它把各种常用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包括英雄和坏蛋,特效和噱头,飙车和爆炸,罗曼史和文字游戏等等。比起首集所提供的东西,《黑客Ⅱ》用更多的细节发展了它独特的世界,一开始就带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深藏在地下的人类城市锡安(Zion)、接近“母体”隐密核心的洞穴,还有,电影中的英雄尼奥从一个迷迷糊糊的被征募者,被提升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救世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2e8e789ad12b67b9ba5d77a516057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