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的零拷贝技术详述(3)

零拷贝技术的发展很多样化,现有的零拷贝技术种类也非常多,而当前并没有一个适合于所有场景的零拷贝技术的出现。对于 Linux 来说,现存的零拷贝技术也比较多,这些零拷贝技术大部分存在于不同的 Linux 内核版本,有些旧的技术在不同的 Linux 内核版本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或者已经渐渐被新的技术所代替。本文针对这些零拷贝技术所适用的不同场景对它们进行了划分。概括起来,Linux 中的零拷贝技术主要有下面这几种:

直接 I/O:对于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来说,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访问硬件存储,操作系统内核只是辅助数据传输:这类零拷贝技术针对的是操作系统内核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直接处理的情况,数据可以在应用程序地址空间的缓冲区和磁盘之间直接进行传输,完全不需要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页缓存的支持。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避免数据在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的缓冲区和用户应用程序地址空间的缓冲区之间进行拷贝。有的时候,应用程序在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访问,那么,将数据从 Linux 的页缓存拷贝到用户进程的缓冲区中就可以完全避免,传输的数据在页缓存中就可以得到处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这种零拷贝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Linux 中提供类似的系统调用主要有 mmap(),sendfile() 以及 splice()。

对数据在 Linux 的页缓存和用户进程的缓冲区之间的传输过程进行优化。该零拷贝技术侧重于灵活地处理数据在用户进程的缓冲区和操作系统的页缓存之间的拷贝操作。这种方法延续了传统的通信方式,但是更加灵活。在  Linux  中,该方法主要利用了写时复制技术。

前两类方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应用程序地址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这两者之间的缓冲区拷贝操作。这两类零拷贝技术通常适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要传送的数据不需要经过操作系统内核的处理或者不需要经过应用程序的处理。第三类方法则继承了传统的应用程序地址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之间数据传输的概念,进而针对数据传输本身进行优化。我们知道,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使用 DMA 来进行,DMA  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  CPU  参与,这样就可以把 CPU 解放出来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当数据需要在用户地址空间的缓冲区和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的页缓存之间进行传输的时候,并没有类似  DMA  这种工具可以使用,CPU  需要全程参与到这种数据拷贝操作中,所以这第三类方法的目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数据在用户地址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之间传递的效率。

总结

本系列文章介绍了 Linux 中的零拷贝技术,本文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零拷贝技术的基本概念,Linux 为什么需要零拷贝这种技术以及简要概述了 Linux 中都存在哪些零拷贝技术这样一些基本背景知识。我们将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中详细介绍本文提到的 Linux 中的几种零拷贝技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