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檔,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在一眾影片中殺出重圍,成為叫好又叫座的佳片。三部影片雖然取材不同,但都貫穿著中國人濃濃的家國情懷,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的生存都與國家緊密相連,對于中國人來講,家國天下的樸素情懷早已沉澱為民族深沉的底色,愛國是最不需要理由的真摯情感。一位網友在評價《我和我的祖國》時說,“每一個片段都是淚點,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自豪,我為自己能見證祖國的榮耀而感到無比幸福!”這是因為這些影片契合廣大人民群眾對新時代愛國主義作品的情感呼喚,當這些以愛國主義為底蘊的情感投射在銀幕,觀眾的情感共鳴瞬間被激發。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近年來,引發群眾討論的現象級影片,盡管敘事方式不同、故事類型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以真實的英雄壯舉為原型。例如《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第二幕《相遇》,本就是對中國核試驗事業無數犧牲奉獻的歷史致敬;《中國機長》則是以2018年退伍軍人劉傳健成功處置空中特情事件為故事原型。片中的大多數人物均可以找到歷史原型,因為真實,所以感人。這些記錄英雄壯舉的現實題材,是產生激情和詩情的天然土壤,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如作家裘山山所言︰“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社會怎樣發展,我都敬重那些有著堅定信仰、並為之付出畢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終為理想而奮斗的人,敬重重情重義重責任重生命質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為旗、以靈魂為足而終生行走的人。”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踏上了爭取民族獨立、致力于國家富強的奮斗征程。從百廢待興到復興之路,成就和進步屬于為了這個民族進步犧牲奉獻的每一個人。原子彈試爆、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神舟飛天、攀登珠峰……透過影片,這些重要的歷史時刻似一幅宏偉壯麗的史詩畫卷娓娓鋪開,展現了中國人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景象與氣勢,褒揚了中國人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風貌。在奮斗者故事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無名英雄的風雨艱辛,他們把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澆築進了承載民族復興的基石里,他們的勇敢、堅韌和付出,鼓舞著每一個人,讓我們看到了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偉大與光榮。
一部好戲只有吸引觀眾觀賞,才能傳遞思想的力量。《相遇》中科學家與戀人從意外偶遇到忍痛分離,《回歸》中儀仗隊戰士苦練“肌肉記憶”,《護航》中女飛行員抗過載訓練後的強烈嘔吐,《中國機長》中的地面緊急動員……從開始時的小溪初成波瀾不驚,到高潮時的扣人心弦,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有起承轉合的懸念推動,幾乎每個故事都有遺憾、惋惜、震撼等情感涌動。正是這種流暢而不生硬、自然而不造作的節奏,吸引觀眾跨越時空的阻隔,重返每一個故事現場,感受那種大氣磅礡的旋律、風起雲涌的局面、悲歡離合的人生,最終實現情感和故事的共鳴,這也正是影片語言和主旋律渾然天成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