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大学学过Linux,出来工作发现Linux不只是一个系统而已,KALI也是封装在Linux上,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又学期起了Linux。
一:Linux/Unix发展历史
1、1969年,肯·汤普森在DEC PDP-7机器上开发了unics系统,(即Unix的原型)
2、1971,肯汤普森的同事丹尼斯·里奇发明C语言,1973,unix系统的绝大部分源码用c语言重写。这为提高unix系统的可移植性打下基础。
3、1984,Tanenbaum教授为了教学需要,参照unix编写Minux
Linux诞生于1991,李纳斯和后来陆续加入的众多爱好者共同开发,Linux是开源软件,源代码开放的Unix。
4、1984年,Stallman开始GNU(GNU's Not Unix)项目,创办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基金会
5、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生Linus Torvalds基于gcc、bash开发了针对386机器的Lniux内核
二:概念
1、Linux内核:系统的核心,运行程序和管理
2、shell(命令解释器):是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一种接口
3、文件系统:文件存放的磁盘等存储的组织方法
Windows:FAT32,NTFS
Linux:etx3,etx4,brtfs
4、内核版本: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正号
三、安装Linux系统须知
1、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编辑器,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这是一个操作系统规划的重中之重, 系统以后的扩展性,和安全性都与这步很有关系
分区类型:
(1.)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最多只能有4个。
(2.)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最多只能一个
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
扩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可以正常的格式化,和读写数据
如图,boot,etc是根目录的子目录,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分区
正确的分区就可以写入数据了?不是,还必须经过格式化
2、格式化:高级/低级格式化
格式化:(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格局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格式化的主要工作是写入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所做的工作是将硬盘分成一个一个等大小的数据块,同时建立一个inode列表)
如:ext4默认进入格式化的时候,将 磁盘分成一个一个等大小的数据块,一个数据库默认的标准大小为4kb,如果数据大小为10kb,第三个为2kb,剩下的2kb不再放入数据。但数据分列是散开的,不是放在一起的,所以Windows上有个磁盘整理,就是尽量的把数据块放在一起,便于数据的读取。
文件分区表:i节点号,i节点看作是一个指向磁盘上该文件存储区的地址,我个人把他类是为url,都是一个唯一的标识地址,只不过i节点无法直接使用。
3、硬件设备文件名
硬件
设备文件名
IDE硬盘
/dev/hd[a-d]
SCSI/SATA/USB硬盘
/dev/sd/[a-p]
光驱
/dev/cdrom或/dev/sr0
软盘
/dev/fd[0-1]
打印机(25针)
/dev/lp[0-2]
打印机( USB)
/dev/usb/lp[0-15]
鼠标
/dev/mouse
4、分区设备文件名
/dev/hda1 (IDE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dev/sda1 (scsi硬盘接口,sata硬盘接口)
1,2,3,4四个分区号只能给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从5开始
5、挂载
Linux中拿空的目录名称来作为盘符,理论上任何一个目录都可以作为盘符,只是理论上,但有些不可以
(1.)必须的分区
/(根分区)
swap分区(交换分区)虚拟内存,
men<4G,swap=menx2
4G<men<16G.swap=men
men>16G,swap=16G
(2.)推荐分区
/boot(启动分区,200MB)假如根分区写满了,Linux就会启动不起来
Linux与Windows相比:
盘符——挂载点
给分区分配盘符的过程——挂载
我们来理下安装Linux的步骤:
分区——格式化——设备名称——挂载
分区:把大硬盘分为小的逻辑分区
格式化:写入文件系统
分区设备文件名:给每个分区定义设备文件名
挂载:给每个分区分配挂载点(1.挂载点必须是目录;2.目录必须是空目录)
下来开始安装(基本也是傻瓜式操作,这里解释下几步关键步骤)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