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这个类的对象添加一些职责
抽象装饰器(Decorator):维持一个指向构件Component对象的实例,
并定义一个与抽象组件角色Component接口一致的接口
具体装饰器角色(ConcreteDecorator):向组件添加职责。
7. 效果
装饰模式的特点:
(1) 装饰对象和真实对象有相同的接口。这样客户端对象就可以以和真实对象相同的方式和装饰对象交互。
(2) 装饰对象包含一个真实对象的索引(reference)
(3) 装饰对象接受所有的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它把这些请求转发给真实的对象。
(4) 装饰对象可以在转发这些请求以前或以后增加一些附加功能。这样就确保了在运行时,不用修改给定对象的结构就可以在外部增加附加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通常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对给定类的功能扩展。
Decorator模式至少有两个主要优点和两个缺点:
1) 比静态继承更灵活: 与对象的静态继承(多重继承)相比, Decorator模式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向对象添加职责的方式。可以用添加和分离的方法,用装饰在运行时刻增加和删除职责。相比之下,继承机制要求为每个添加的职责创建一个新的子类。这会产生许多新的类,并且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此外,为一个特定的Component类提供多个不同的 Decorator类,这就使得你可以对一些职责进行混合和匹配。使用Decorator模式可以很容易地重复添加一个特性。
2) 避免在层次结构高层的类有太多的特征 Decorator模式提供了一种“即用即付”的方法来添加职责。它并不试图在一个复杂的可定制的类中支持所有可预见的特征,相反,你可以定义一个简单的类,并且用 Decorator类给它逐渐地添加功能。可以从简单的部件组合出复杂的功能。这样,应用程序不必为不需要的特征付出代价。同时更易于不依赖于 Decorator所扩展(甚至是不可预知的扩展)的类而独立地定义新类型的 Decorator。扩展一个复杂类的时候,很可能会暴露与添加的职责无关的细节。
3) Decorator与它的Component不一样 Decorator是一个透明的包装。如果我们从对象标识的观点出发,一个被装饰了的组件与这个组件是有差别的,因此,使用装饰不应该依赖对象标识。
4) 有许多小对象 采用Decorator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往往会产生许多看上去类似的小对象,这些对象仅仅在他们相互连接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不是它们的类或是它们的属性值有所不同。尽管对于那些了解这些系统的人来说,很容易对它们进行定制,但是很难学习这些系统,排错也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