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Vue SSR的示例代码(2)


再看 entry-server.js,它只需返回 App.vue 的实例。

// entry-server.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App() {
 const app = new Vue({
 render: h => h(App)
 });
 return app; 
};

entry-server.js 与 entry-client.js 这两个入口主要区别如下:

  1. entry-client.js 在浏览器端执行,所以需要指定 el 并且显式调用 $mount 方法,以启动浏览器的渲染。
  2. entry-server.js 在服务端被调用,因此需要导出为一个函数。

2. 拆分 Webpack 打包配置

在第一步中,由于只有 app.js 一个入口,只需要一份 Webpack 配置文件。现在有两个入口了,自然就需要两份 Webpack 配置文件:webpack.server.conf.js 和 webpack.client.conf.js,它们的公共部分抽象成 webpack.base.conf.js。

关于 webpack.server.conf.js,有两个注意点:

  1.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 因为服务器是 Node,所以必须按照 commonjs 规范打包才能被服务器调用。
  2. target: 'node' → 指定 Node 环境,避免非 Node 环境特定 API 报错,如 document 等。

3. 编写服务端渲染主体逻辑

Vue SSR 依赖于包 vue-server-render,它的调用支持两种入口格式:createRenderer 和 createBundleRenderer,前者以 Vue 组件为入口,后者以打包后的 JS 文件为入口,本文采取后者。

// server.js 服务端渲染主体逻辑
// dist/server.js 就是以 entry-server.js 为入口打包出来的 JS 
const bundle = fs.read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server.js'), 'utf-8'); 
const renderer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createBundleRenderer(bundle, {
 template: fs.read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index.ssr.html'), 'utf-8')
});

server.get('/index', (req, res) => {
 renderer.renderToString((err, html) => {
 if (err) {
  console.error(err);
  res.status(500).end('服务器内部错误');
  return;
 }
 res.end(html);
 })
});

server.listen(8002, () => {
 console.log('后端渲染服务器启动,端口号为:8002');
});

这一步的最终渲染效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组件已经被后端成功渲染了。源码请参考这里。

第三步:后端渲染(预获取 Ajax 数据)

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假如第二步的组件各自都需要请求 Ajax 数据的话,该怎么处理呢?官方文档给我们指出了思路,我简要概括如下:

  1. 在开始渲染之前,预先获取所有需要的 Ajax 数据(然后存在 Vuex 的 Store 中);
  2. 后端渲染的时候,通过 Vuex 将获取到的 Ajax 数据分别注入到各个组件中;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