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爱国街洮儿河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梁子晶  崔丽华

“共学”促进步,“共治 ”维稳定,“共融 ”促和谐。以“共学、共治、共融”为载体,以“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为工作主线,一直以来,乌兰浩特市爱国街洮儿河社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被评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共学”促进步  打造文化社区

洮儿河社区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主题,以挖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抓手,打造文化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潜移默化地将民族团结的思想渗透到居民心中。

打造看的平台。社区建立草原书屋,收存各类图书3000余册,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置图书架,供各民族居民浏览阅读。

建立听的渠道。邀请专业教师到社区居民中间,宣讲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习俗等,各民族居民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都很高。各民族居民还自发组建牧马人老年艺术团,自编自演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特色节目,在小区巡回演出,弘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还深入到行动不便的少数民族群众家中表演,丰富他们的生活。

拓展做的资源。组织蒙古族刺绣传承人开办蒙古族刺绣培训、拼布技能培训等手工艺培训班,让居民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传承民族技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促进社区不便出门就业的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树立学的榜样。将社区涌现出的民族团结优秀人物事迹选编成《小事迹 大涟漪》的宣传册,在全街道办事处广泛宣传,形成典型引领、人人维护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共治 ”维稳定  打造秩序社区

自治增活力。社区发动居民自治,拓展织密服务小网格。在社区划分的13个网格建立“一员两长”服务机制,即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党员、数名网格长和单元长,在配置中选用二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居民,运用“三四五”工作法服务各族居民群众,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民族政策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的作用,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服务体系,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处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建”的工作效果收效明显。

法治强保障。设立一站式法律服务功能室,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执法大队、公证处等部门,聘请义务法律工作志愿者组建“法务智囊团”,填补社区法律服务平台及人民调解的空白,把“微法律服务”渗透到各民族群众生活当中,打造“时刻在线”的法律顾问。

德治扬正气。引导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促进公序良俗的形成,社区“居民议事厅”组建道德评审团,把居民家长里短、品行德风交由“居民议事厅”来评判。道德评审团由各民族居民中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五老”人员、网格员组成,在评选优秀党员、文明家庭等活动中,“道德评审团”意见将作为重要依据,达到民事民议、民事民评目的。

为激励各族群众参与社区共治,成立“居民自治加油站”,制作“爱心存折”,对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信息、解决群众问题等服务内容,为居民积累积分,建立积分兑换制度,凭借积分可到“居民自治加油站”兑换物品、享受服务、共享社区资源等,每季度评选出来的“帮办明星”,社区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共融 ”促和谐  打造温情社区

老党员王喜彬四年如一日为瘫痪在床的蒙古族居民白龙代检低保证、领取低保金,代交水、电、保险费,帮助购买生活用品等;蒙古族网格员齐慧云长期帮助患有脑血栓的低保户王成文,为他买煤、米等生活用品,每年除夕齐慧云都会为王成文送去年夜饺子……在洮儿河社区,这样促进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洮儿河社区党总支把服务少数民族居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居民放在首位。针对少数民族居民建立“六个必帮”服务机制,在党员和贫困少数民族居民间建立帮扶机制,党员认领困难家庭,组织居民成立“跑腿小分队”为贫困少数民族家庭提供点对点帮扶、菜单式服务。

同时,社区还围绕“民族文化齐发扬、民族传承大家享、民族习俗都知祥、民族和睦共辉煌”主题,开展“邻里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引导各族居民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帮助,鼓励居民“推开门、走下楼、先认识、后结交”,加深各民族间感情和信任,形成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各民族居民在创建中了解、在参与中共融,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和信任,让社区成为充满温情、凝聚和谐、友爱的团结社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207e98a49f9242ce7e410e5dd137ed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