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到2019,70年时间,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70年来,杭州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
从“美丽的西湖、破旧的城市”走向“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步步勇毅前行,一串串积功兴业的足迹、一个个改天换地的壮举,浸透着杭州人风雨兼程的辛勤与汗水,凝结着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梦想,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时代答卷。
透过数据,我们去捕捉改变历史的一个个瞬间,寻找时代的烙印,去寻找和发现杭州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录。
经济总量跃居国内第一方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杭州经济从百废待兴中起步,迈向如今持续快速发展通道。
杭州从1949年的2.55亿元起步,1959年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1986年达到100亿元,1997年迈上1000亿元新台阶,2015年突破万亿,成为全国第十个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的城市。
按可比价计算,1950-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45.8倍,年均增长10.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和0.7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509亿元,在全国位居省会城市第四、副省级城市第五、大中城市第十,与世界排名50位左右的新西兰、希腊等经济体相当,根据最新GaWC世界城市网络评价体系,杭州处于第二方阵(Beta+城市)、排名75位。
人均GDP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国富更要民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949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不足百元,直至1983年才突破千元。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经济驶入快车道,1995年、2014年相继突破万元和十万元,2018年达到14.02万元,列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4位,仅次于深圳、广州、南京。
按照当年汇率,折合21184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划分标准,已迈入了高收入门槛组(人均国民收入12736美元),基本达到富裕国家水平,与希腊(20324美元)、葡萄牙(23146美元)、沙特阿拉伯(23219美元)等国家接近。
财政实力显著提升
财政是城市之本。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财政收入来源匮乏,195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0.9亿元,1979年、1999年相继迈上10亿元、100亿元台阶;2009年突破1000亿元,2018年达到345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5亿元,居省会城市中第一位、副省级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七位(次于上海、北京、深圳、重庆、苏州、天津)。
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960年的1.68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717亿元,为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民生事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