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Windows与Linux操作系统可以共存于同一台机器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双系统。不过毕竟Windows与Linux操作系统不是亲兄弟,其在安装部署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有时候也会越到类似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安装完Linux系统后,Windows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正常情况下,如果系统中已经有Linux系统,在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安装程序会自动把启动所需要的参数(即启动列表)加入到开机的启动列表中。系统管理员不用再自行进行维护。但是,有时候安装完Windows操作系统之后,仍然会出现启动列表损坏而无法正常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的情况。另外,有时候系统管理员有可能会更改启动列表,如把Windows操作系统设置为默认启动的操作系统。但是修改后却发现Windows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当出现这种情况的话,系统管理员就需要手工修改启动列表文件,以修复启动错误问题。
当发现无法正常启动Windows系统而可以正常启动Linux系统的话,则此时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启动列表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管理员需要修改/boot/grub/ment.lst启动配置文件。如下图所示:
系统管理员之需要在这个文件中,加入Windows系统的启动列表参数即可。不过系统管理员需要运行grub-install/dev/had命令才能够正式启用这个配置文件。也就是说,只有运行这个命令后,才会在启动列表中加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项。
不过有时候可能系统管理员不喜欢Linux操作系统的这个设置界面,而比较熟悉Windows系统的图形化启动列表管理界面。为此,系统管理员希望能够暂时进入XP等微软操作系统,然后再在其中进行更改。有实现这个需求也是可行的。系统管理员之需要在启动的时候,当系统出现多启动菜单界面时,按住C键,然后系统会提示系统管理员输入相关的启动参数。此时系统管理员就可以输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参数,然后进入到XP等微软操作系统中。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此时输入的参数只是对当次启动系统有效。如果启动后没有手工更改启动配置文件,则第二次启动时仍然会遇到这个问题。故当临时进入XP或者Linux等操作系统后,需要手工来更改这些配置。
其实,此时系统管理员用到的GRUB文件,就是一个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它是在计算机启动(无论是Linux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操作系统)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它用来负责加载、传输控制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一旦把内核挂载,系统引导管理器的任务就算完成并会自动退出。系统此时将会引导其它内容,比如系统的初始化及启动过程则完全由内核来控制实现。而GRUB就是Linux操作系统下一个非常著名的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利用它可以解决大部分Linux系统的启动问题;包括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兼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