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3.0.1配置文件说明
# 配置文件模块介绍:
# INCLUDES 包含配置文件设置
# GENERAL 主要配置
# SNAPSHOTTING 快照设置
# REPLICATION 复制设置
# SECURITY 安全设置
# LIMITS 限制设置
# APPEND ONLY MODE AOF设置
# LUA SCRIPTING LUA脚本
# REDIS CLUSTER Redis集群设置
# SLOW LOG 慢日志设置
# LATENCY MONITOR 延迟监视器
# EVENT NOTIFICATION 事件通知
# ADVANCED CONFIG 高级配置
# Redis configuration file example
# Note on units: when memory size is needed, it is possible to specify
# it in the usual form of 1k 5GB 4M and so forth:
#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tes
# 1gb => 1024*1024*1024 bytes
#
# units are case insensitive so 1GB 1Gb 1gB are all the same.
################################## INCLUDES ###################################
# 这里包含一个或多个其他的配置文件,对于全部redis服务器有一个统一的模板,
# 但是需要对每一个redis服务器进行少许设置的时候非常有用,包含其他配置文件还是挺明智地
#
# 注意:包含的配置不能被管理者和redis哨兵重写,redis通常使用最后的配置来处理,所以你
# 最好将包含文件放在最开始避免在运行时覆盖
#
# 相反,如果你有兴趣去覆盖配置选项,最好在最后一行使用include.
#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 GENERAL #####################################
# redis启动默认是非后台运行的,yes是后台运行,redis将pid写在/var/run/redis.pid,如果你选择后台运行的话
# (注)redis.pid 其实很简单,比如3019
daemonize yes
# 后台运行的话,redis默认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你可以指定一个用户pid文件地址.
pidfile /var/run/redis.pid
# 接收连接端口,默认是6379,如果端口是0将不监听tcp的套接字.
port 6379
# TCP listen() backlog.
# 此参数确定了TCP连接中已完成队列(完成三次握手之后)的长度,
# 当然此值必须不大于Linux系统定义的/proc/sys/net/core/somaxconn值,默认是511,
# 而Linux的默认参数值是128。当系统并发量大并且客户端速度缓慢的时候,
# 可以将这二个参数一起参考设定。该内核参数默认值一般是128,对于负载很大的服务程序来说大大的不够。
# 一般会将它修改为2048或者更大。在/etc/sysctl.conf中添加:net.core.somaxconn =2048,
# 然后在终端中执行sysctl -p
#
tcp-backlog 511
# 默认Redis会监听所有的网络连接,可能只是监听一个或几个接口,可以使用bind配置,
# bind后面可以跟一个或多个IP地址,中间用空格隔开
#
# bind 192.168.1.100 10.0.0.1
# bind 127.0.0.1
# Specify the path for the Unix socket that will be used to listen for
# incoming connections. There is no default, so Redis will not listen
# on a unix socket when not specified.
# 指定unix套接字路径监听进来的连接,这不是默认的,所以Redis不监听不指定的unix socket
#
# unixsocket /tmp/redis.sock
# unixsocketperm 700
# Close the connection after a client is idle for N seconds (0 to disable)
# 关闭连接如果一个客户端空闲了n秒,0是关闭超时
timeout 0
# 如果设置不为0,就使用配置tcp的SO_KEEPALIVE值,
# 使用keepalive有两个好处:检测挂掉的对端。
# 降低中间设备出问题而导致网络看似连接却已经与对端端口的问题。
# 在Linux内核中,设置了keepalive,redis会定时给对端发送ack。检测到对端关闭需要两倍的设置值。
tcp-keepalive 0
# 指定服务器日志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loglevel notice
# Specify the log file name. Also the empty string can be used to force
# Redis to log on the standard output. Note that if you use standard
# output for logging but daemonize, logs will be sent to /dev/null
# 指定日志文件名字,空的字符串用来强制redis的日志标准输出,如果你为后台启动使用标准的日志输出,
# 将发送到/dev/null
logfile ""
# 设置系统日志有效的,设置syslog-enabled为yes,然后选择性的更新其他系统日志参数以使用你的需要
# syslog-enabled no
# 指定系统日志身份
# syslog-ident redis
# 指定系统日志设施,必须使用LOCAL0-LOCAL7的值
# syslog-facility local0
#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的数据库是0,你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数据库,使用select 关键字选择数据库,
# 选择的范围是0~(16-1)
databases 16
################################ SNAPSHOTTING ################################
#
# save900 1 #900秒有一个key变化,就做一个保存
# save300 10 #300秒有10个key变化,就做一个保存
# save60 10000 #60秒有10000个key变化就做一个保存
# 也可以删除所有的保存点,替换成一个空的字符串参数
#
# save ""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发生错误的时候停止复制 ye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rdb是压缩方式
rdbcompression yes
# 是否校验rdb文件
rdbchecksum yes
# The filename where to dump the DB
# 快照文件的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 数据目录,数据库的写入会写在这个目录,rdb,aof文件也会写在这个目录
dir ./
################################# REPLICATION #################################
# 设置某一个主库的从库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主机的密码
#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 表示当主机失去连接或者复制正在进行,yes,会继续响应客户端请求,no,除去info和slaveof命令,
# 其他会报错"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 从机设置为只读模式
slave-read-only yes
# 目前redis复制提供两种方式,disk和socket。如果新的slave连上来或者重连的slave无法部分同步,就会执行全量同步,
# master会生成rdb文件。有2种方式:disk方式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把rdb文件保存到磁盘,再把磁盘上的rdb文件传递给slave。
# socket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直接把rdb文件以socket的方式发给slave。disk方式的时候,当一个rdb保存的过程中,
# 多个slave都能共享这个rdb文件。socket的方式就的一个个slave顺序复制。在磁盘速度缓慢,网速快的情况下推荐用socket方式
repl-diskless-sync no
# diskless复制的延迟时间,防止设置为0。一旦复制开始,节点不会再接收新slave的复制请求直到下一个rdb传输。
# 所以最好等待一段时间,等更多的slave连上来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 每10秒ping下主机
# repl-ping-slave-period 10
# 复制超时时间
# repl-timeout 60
# 是否禁止复制tcp链接的tcp nodelay[gs1] [gs2] 参数,可传递yes或者no。默认是no,
# 即使用tcp nodelay。如果master设置了yes来禁止tcp nodelay设置,在把数据复制给slave的时候,
# 会减少包的数量和更小的网络带宽。但是这也可能带来数据的延迟。默认我们推荐更小的延迟,
# 但是在数据量传输很大的场景下,建议选择yes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 复制后台日志大小
# repl-backlog-size 1mb
# 复制后台日志端口
# repl-backlog-ttl 3600
# 当master不可用,Sentinel会根据slave的优先级选举一个master。最低的优先级的slave,当选master。
# 而配置成0,永远不会被选举
slave-priority 100
# 如果少于 N 个 slave 连接,且延迟时间 <=M 秒,则 master 可配置停止接受写操作。
# 例如需要至少 3 个 slave 连接,且延迟 <=10 秒的配置:
# min-slaves-to-write 3
# min-slaves-max-lag 10
################################## SECURITY ###################################
# 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码。
# 警告:因为 redis 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 150K 次的密码尝试,
# 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 requirepass foobared
# 命令重命名
# 在一个共享环境下可以重命名相对危险的命令。比如把 CONFIG 重名为一个不容易猜测的字符。
# 举例: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 如果想删除一个命令,直接把它重命名为一个空字符 "" 即可,如下:
# rename-command CONFIG ""
################################### LIMITS ####################################
#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
# Redis 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 Redis 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
# 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 ,表示不作限制。
# 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 Redis 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 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 错误信息
# maxclients 10000
# 指定 Redis ���大内存限制, Redis 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 Redis 会按照清除策略尝试清除已到期的 Key
# 如果 Redis 依照策略清除后无法提供足够空间,或者策略设置为 ”noeviction” ,则使用更多空间的命令将会报错,例如 SET, LPUSH 等。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
# 注意: Redis 新的 vm 机制,会把 Key 存放内存, Value 会存放在 swap 区
# 该选项对 LRU 策略很有用。
# maxmemory 的设置比较适合于把 redis 当作于类似 memcached 的缓存来使用,而不适合当做一个真实的 DB 。
# 当把 Redis 当做一个真实的数据库使用的时候,内存使用将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 maxmemory <bytes>
# 当内存达到最大值的时候 Redis 会选择删除哪些数据?有五种方式可供选择
# volatile-lru -> 利用 LRU 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 key (LRU: 最近使用 Least RecentlyUsed )
# allkeys-lru -> 利用 LRU 算法移除任何 key
# volatile-random -> 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随机 key
#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key, any key
# volatile-ttl -> 移除即将过期的 key(minor TTL)
# noeviction -> 不移除任何可以,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 注意:对于上面的策略,如果没有合适的 key 可以移除,当写的时候 Redis 会返回一个错误
# 默认是 : volatile-lru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 LRU 和 minimal TTL 算法都不是精准的算法,但是相对精确的算法 ( 为了节省内存 ) ,随意你可以选择样本大小进行检测。
# Redis 默认的灰选择 3 个样本进行检测,你可以通过 maxmemory-samples 进行设置
# maxmemory-samples 5
############################## APPEND ONLY MODE ###############################
# 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这种方式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足够用了。
# 但是redis如果中途宕机,会导致可能有几分钟的数据丢失,根据save来策略进行持久化,
# Append Only File是另一种持久化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持久化特性。
# 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收后都写入 appendonly.aof 文件,
# 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先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先忽略RDB文件
appendonly no
# sof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aof复制触发时机,默认是每秒一次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 在aof重写或者写入rdb文件的时候,会执行大量IO,此时对于everysec和always的aof模式来说,
# 执行fsync会造成阻塞过长时间,no-appendfsync-on-rewrite字段设置为默认设置为no。
# 如果对延迟要求很高的应用,这个字段可以设置为yes,
# 否则还是设置为no,这样对持久化特性来说这是更安全的选择。设置为yes表示rewrite期间对新写操作不fsync,
# 暂时存在内存中,等rewrite完成后再写入,默认为no,建议yes。Linux的默认fsync策略是30秒。可能丢失30秒数据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 aof自动重写配置。当目前aof文件大小超过上一次重写的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进行重写,
# 即当aof文件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Redis能够调用bgrewriteaof对日志文件进行重写。
# 当前AOF文件大小是上次日志重写得到AOF文件大小的二倍(设置为100)时,自动启动新的日志重写过程。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设置允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避免了达到约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 aof文件可能在尾部是不完整的,当redis启动的时候,aof文件的数据被载入内存。
# 重启可能发生在redis所在的主机操作系统宕机后,尤其在ext4文件系统没有加上data=ordered选项
#(redis宕机或者异常终止不会造成尾部不完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选择让redis退出,
# 或者导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如果选择的是yes,当截断的aof文件被导入的时候,会自动发布一个log给客户端然后load。
# 如果是no,用户必须手动redis-check-aof修复AOF文件才可以
aof-load-truncated yes
################################ LUA SCRIPTING ###############################
# 如果达到最大时间限制(毫秒),redis会记个log,然后返回error。当一个脚本超过了最大时限。
# 只有SCRIPT KILL和SHUTDOWN NOSAVE可以用。第一个可以杀没有调write命令的东西。要是已经调用了write,
# 只能用第二个命令杀
lua-time-limit 5000
################################ REDIS CLUSTER ###############################
# 是否开启集群
# cluster-enabled yes
# 集群配置文件 node-6379.conf
#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 集群节点超时时间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 集群从机有效因子
#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10
# 集群迁移栏栅
#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1
# 集群是否需要全覆盖
#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 SLOW LOG ###################################
# slog log是用来记录redis运行中执行比较慢的命令耗时。当命令的执行超过了指定时间,就记录在slow log中,slog log保存在内存中,所以没有IO操作。
# 执行时间比slowlog-log-slower-than大的请求记录到slowlog里面,单位是微秒,所以1000000就是1秒。注意,负数时间会禁用慢查询日志,而0则会强制记录所有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 慢查询日志长度。当一个新的命令被写进日志的时候,最老的那个记录会被删掉。这个长度没有限制。只要有足够的内存就行。你可以通过 SLOWLOG RESET 来释放内存。
slowlog-max-len 128
################################ LATENCY MONITOR ##############################
# 延迟监控功能是用来监控redis中执行比较缓慢的一些操作,用LATENCY打印redis实例在跑命令时的耗时图表。
# 只记录大于等于下边设置的值的操作。0的话,就是关闭监视。默认延迟监控功能是关闭的,
# 如果你需要打开,也可以通过CONFIGSET命令动态设置。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 EVENT NOTIFICATION ##############################
# #键空间通知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订阅频道或模式,来接收那些以某种方式改动了Redis 数据集的事件。因为开启键空间通知功能需要消耗一些 CPU ,
# 所以在默认配置下,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notify-keyspace-events的参数可以是以下字符的任意组合,它指定了服务器该发送哪些类型的通知:
# #K 键空间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space@__ 为前缀
# #E 键事件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event@__ 为前缀
# #g DEL 、 EXPIRE 、RENAME 等类型无关的通用命令的通知
# #$ 字符串命令的通知
# #l 列表命令的通知
# #s 集合命令的通知
# #h 哈希命令的通知
# #z 有序集合命令的通知
# #x 过期事件:每当有过期键被删除时发送
# #e 驱逐(evict)事件:每当有键因为 maxmemory 政策而被删除时发送
# #A 参数 g$lshzxe 的别名
# 输入的参数中至少要有一个 K 或者 E,否则的话,不管其余的参数是什么,都不会有任何 通知被分发。详细使用可以参考
notify-keyspace-events ""
############################### ADVANCED CONFIG ###############################
# 数据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用hash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 value大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value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value用hash。
hash-max-ziplist-value 64
# 和 Hash 一样,多个小的 list 以特定的方式编码来节省空间。
# list 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list-max-ziplist-value 64
#数据量小于等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iniset,大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set。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数据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set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 value大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set
zset-max-ziplist-value 64
# value大小小于等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稀疏数据结构(sparse),
# 大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稠密的数据结构(dense)。一个比16000大的value是几乎没用的,
# 建议的value大概为3000。如果对CPU要求不高,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建议设置到10000左右。
hll-sparse-max-bytes 3000
# #Redis将在每100毫秒时使用1毫秒的CPU时间来对redis的hash表进行重新hash,
# 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
# 不能够接受Redis时不时的对请求有2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no。
# 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
activerehashing yes
# 对客户端输出缓冲进行限制可以强迫那些不从服务器读取数据的客户端断开连接,用来强制关闭传输缓慢的客户端。
# 对于normalclient,第一个0表示取消hard limit,第二个0和第三个0表示取消soft limit,normal client默认取消限制,
# 因为如果没有寻问,他们是不会接收数据的。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 对于slaveclient和MONITER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256mb,又或者超过64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 对于pubsub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32mb,又或者超过8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 redis执行任务的频率为1s除以hz。
hz 10
# 在aof重写的时候,如果打开了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开关,系统会每32MB执行一次fsync。
# 这对于把文件写入磁盘是有帮助的,可以避免过大的延迟峰值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下面关于Redis的文章您也可能喜欢,不妨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