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和老师讨论到的一个问题,这里是讨论后记录下来的结果,因为网上也很少查到相关讨论这个话题的内容,所以我也不肯定这是否完全是原因,但经仔细思考,下面的几点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HDFS里面,data node上的块大小默认是64MB(或者是128MB或256MB)
问题: 为什么64MB(或128MB或256MB)是最优选择?
为什么不能远少于64MB(或128MB或256MB) (普通文件系统的数据块大小一般为4KB)
减少硬盘寻道时间(disk seek time)
HDFS设计前提是支持大容量的流式数据操作,所以即使是一般的数据读写操作,涉及到的数据量都是比较大的。假如数据块设置过少,那需要读取的数据块就比较多,由于数据块在硬盘上非连续存储,普通硬盘因为需要移动磁头,所以随机寻址较慢,读越多的数据块就增大了总的硬盘寻道时间。当硬盘寻道时间比io时间还要长的多时,那么硬盘寻道时间就成了系统的一个瓶颈。合适的块大小有助于减少硬盘寻道时间,提高系统吞吐量。
减少Namenode内存消耗
对于HDFS,他只有一个Namenode节点,他的内存相对于Datanode来说,是极其有限的。然而,namenode需要在其内存FSImage文件中中记录在Datanode中的数据块信息,假如数据块大小设置过少,而需要维护的数据块信息就会过多,那Namenode的内存可能就会伤不起了。
为什么不能远大于64MB(或128MB或256MB)
这里主要从上层的MapReduce框架来讨论
Map崩溃问题:
系统需要重新启动,启动过程需要重新加载数据,数据块越大,数据加载时间越长,系统恢复过程越长。
监管时间问题:
主节点监管其他节点的情况,每个节点会周期性的把完成的工作和状态的更新报告回来。如果一个节点保持沉默超过一个预设的时间间隔,主节点记录下这个节点状态为死亡,并把分配给这个节点的数据发到别的节点。对于这个“预设的时间间隔”,这是从数据块的角度大概估算的。假如是对于64MB的数据块,我可以假设你10分钟之内无论如何也能解决了吧,超过10分钟也没反应,那就是死了。可对于640MB或是1G以上的数据,我应该要估算个多长的时间内?估算的时间短了,那就误判死亡了,分分钟更坏的情况是所有节点都会被判死亡。估算的时间长了,那等待的时间就过长了。所以对于过大的数据块,这个“预设的时间间隔”不好估算。
问题分解问题:
数据量大小是问题解决的复杂度是成线性关系的。对于同个算法,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它的时间复杂度也就越大。
约束Map输出:
在Map Reduce框架里,Map之后的数据是要经过排序才执行Reduce操作的。想想归并排序算法的思想,对小文件进行排序,然后将小文件归并成大文件的思想,然后就会懂这点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想应该还有很多方面的思考的~ 对HDFS了解不深,我就根据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了解到此了~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