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用Vue开发单页应用,发现不管路由怎么变化,浏览器地址栏总是会有一个'#'号。
当时检查自己的代码,没有发现请求的地址带'#',当时也很纳闷,但是由于没有影响页面的渲染以及向后台发送请求,当时也没有在意。最近看了一下vue-router的实现原理,才逐渐揭开了这个谜题。
vue-router 的两种方式(浏览器环境下)
1. Hash (对应HashHistory)
hash(“#”)符号的本来作用是加在URL中指示网页中的位置:
#符号本身以及它后面的字符称之为hash(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地址栏都会有一个‘#'),可通过window.location.hash属性读取。它具有如下特点:
hash虽然出现在URL中,但不会被包括在HTTP请求中。它是用来指导浏览器动作的,对服务器端完全无用,因此,改变hash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2.可以为hash的改变添加监听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Ref, false)
每一次改变hash(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
利用hash的以上特点,就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2. History (对应HTML5History)
History接口 是浏览器历史记录栈提供的接口,通过back(), forward(), go()等方法,我们可以读取浏览器历史记录栈的信息,进行各种跳转操作。
从HTML5开始,History interface提供了两个新的方法:pushState(), replaceState()使得我们可以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进行修改: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Object, title, URL)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stateObject, title, URL)
stateObject: 当浏览器跳转到新的状态时,将触发popState事件,该事件将携带这个stateObject参数的副本 title: 所添加记录的标题 URL: 所添加记录的URL
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URL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浏览器历史记录可以看作一个「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结构,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摞盘子,用户每点开一个新网页,都会在上面加一个新盘子,叫「入栈」。用户每次点击「后退」按钮都会取走最上面的那个盘子,叫做「出栈」。而每次浏览器显示的自然是最顶端的盘子的内容。
vue-router 的作用
vue-router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变URL,在不重新请求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页面视图。简单的说就是,虽然地址栏的地址改变了,但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页面,而是之前的页面某些部分进行了修改。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 mode: 'history', //后端支持可开 routes: constantRouterMap })
这是Vue项目中常见的一段初始化vue-router的代码,之前没仔细研究过vue-router,不知道还有一个mode属性,后来看了相关文章后了解到,mode属性用来指定vue-router使用哪一种模式。在没有指定mode的值,则使用hash模式。
源码分析
首先看一下vue-router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options: RouterOptions = {}) { this.app = null this.apps = [] this.options = options this.beforeHooks = [] this.resolveHooks = [] this.afterHooks = [] this.matcher = createMatcher(options.routes || [], this) let mode = options.mode || 'hash' this.fallback = mode === 'history' && !supportsPushState && options.fallback !== false if (this.fallback) { mode = 'hash' } if (!inBrowser) { mode = 'abstract' } this.mode = mode switch (mode) { case 'history': this.history = new HTML5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case 'hash': this.history = new HashHistory(this, options.base, this.fallback) break case 'abstract': //非浏览器环境下 this.history = new Abstract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default: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assert(false, `invalid mode: ${mode}`) } } }
主要是先获取mode的值,如果mode的值为 history 但是浏览器不支持 history 模式,那么就强制设置mode值为 hash 。如果支持则为 history 。接下来,根据mode的值,来选择vue-router使用哪种模式。
case 'history': this.history = new HTML5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case 'hash': this.history = new HashHistory(this, options.base, this.fallback) break
这样就有了两种模式。确定好了vue-router使用哪种模式后,就到了init。 先来看看router 的 init 方法就干了哪些事情,在 src/index.js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