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万州方案”

解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万州方案”

——渝东北片区在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背后的故事

  3月11日下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下称三峡中心医院)最后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标志着万州、乃至整个渝东北片区在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现“清零”。

  “奋战51天实现了‘清零’的目标。”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万州片区专家组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称,在万州,市区两级专家和医护人员既讲战略,又讲战术,探索出了“四轴联动”“四圈分治”“四类分管“ 等“三个四”救治方案,保证了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效。

“四轴联动”整合资源

  1月16日,危重患者李明(化名)病情恶化,市区两级专家一致决定,尽快给李明上ECMO(人工肺)。但三峡中心医院没有ECMO,甚至在渝东北地区都尚未开展此项技术,更没有操作人员。

  “这个时候就需要‘四轴联动’。”郭述良介绍,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是一个轴,负责协调设备、人员等相关资源的调配;第二个轴就是三峡中心医院,承担起定点救治工作;第三个轴是专家组,通过全科会诊拿出切实可行的医疗救治方案;第四个轴就是一线医护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实施具体医疗救治工作。“各方面力量联动就会带动整个医疗救治流程高效运转。”

  三峡中心医院没有ECMO,经市卫健委协调,重医附二院医护团队携带ECMO于当晚6点从主城出发赶赴万州;

  没有安装ECMO专家,市卫健委又协调西南医院两位专家连夜奔赴万州;

  三峡中心医院这边,提前准备安装ECMO需要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物;

  当晚11点,专家们一边讨论病情、一边实施抢救,保持李明病情相对稳定,为上ECMO争取时间、创造机会;

  肺炎重症应急病区一线医护人员严阵以待,等设备、专家一到,随即开展ECMO操作……

  17日凌晨1点30分,医疗救治专家、ECMO专家和技师、三峡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等20余人,终于全部集结到位。后经4个多小时奋战,第一例ECMO成功转机。

“四圈分治”各个击破

  郭述良把三峡中心医院在院的危重患者、重症患者、轻症患者,以及渝东北片区10个区县的定点医院的救治患者划分为四个圈。

  “实行‘四圈分治’,各个击破。”郭述良称,救治危重患者,就要集中专业团队攻坚,降低死亡率,努力让患者向重症、轻症患者转变;救治重症患者就要阻止病情向危重发展,努力让患者康复或向轻症患者转变;救治轻症患者,尽力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阻断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对10个区县定点医院,组织专家巡回检查流程、培训救治护理技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向三峡中心医院送治确诊病人,最终实现化解存量、防止增量的目标。

  重症患者李某患有尿毒症多年,同时还有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多次命悬一线。按照“四圈分治”,市级专家组成员、江津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代永红是李某的主管医生。

  “治疗23天透析16次、输了7000ml的全血和20个单位的凝血因子。”代永红介绍,李某2月16日刚入院就出现休克,23日又腹泻加重,最严重的一天排解了24次,3月5日消化道出血,后又全身抽搐还口吐白沫,“病情复杂,没有专人负责,很难达到精准施治的效果。”

  据统计,在三峡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应急病区,单日在院人数最多时达32人。正是因为实施了“四圈分治”,该院轻症患者只有一例转入重症,重症患者没有一人转入危重症。到3月9日,所有重症确诊病例清零,而李某就是最后一位治愈的重症患者。

“四类分管”各自其职

  2月12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下称三峡医专) 接到通知,万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征用该校学生宿舍作为发热症状患者集中观察点。

  在这里,每位患者一人一个房间,并且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经过5天医学观察,在隔离期满的前一天,再次采样,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解除隔离,并发放解除隔离告知书。

  截至3月10日该集中隔离点撤销,三峡医专累计入住492名发热症状患者,转诊47人,解除隔离445人;累计首次采集咽拭子484人,第二次采集452人,阳性0例。

  “战线不能拉得太长。”郭述良称,作为渝东北片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三峡中心医院不能既承担确诊患者的治疗,又负责疑似病例、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等的留院观察。所以要对四类人群实行分类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31b6dde441a1bdc4de48b998531a8d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