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面的Zookeeper部署之后,现在可以学习HBase了。
HBase是基于Hadoop的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它以Google的BigTable为原型,设计并实现了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列存储、可伸缩、实时读写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是基于列而不是基于行的模式,适合存储非结构化数据。
体系结构: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使用Zookeeper管理集群(点击此处进入Zookeeper部署),使用HDFS作为底层存储,它由HMaster和HRegionServer组成,遵从主从服务器架构。HBase将逻辑上的表划分成多个数据块即HRegion,存储在HRegionServer中。HMaster负责管理所有的HRegionServer,它本身并不存储任何数据,而只是存储数据到HRegionServer的映射关系(元数据)。
HBase部署:
HBase的安装部署过程,因HBase依赖于HDFS和Zookeeper,所以该实验需要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配置SSH无密钥登录。
其次,安装Hadoop集群。
然后,安装Zookeeper集群。
最后,修改HBase配置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
将HBase 安装包hbase.1.1.2.tar.gz解压到/usr/cstor目录,并将hbase.1.1.2目录改名为hbase,且所属用户改成root:root。
[root@master ~]#tar -zxvf hbase.1.1.2.tar.gz -c /usr/cstor/hbase
[root@master ~]#mv /usr/cstor/hbase.1.1.2 /usr/cstor/hbase
[root@master ~]#chown -R root:root /usr/cstor/hbase
进入解压目录下,配置conf目录下的/usr/cstor/hbase/conf/hbase-env.sh文件,设置如下:
#Java安装路径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7.0_79 (需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不使用HBase自带的Zookeeper
export HBASE_MANAGES_ZK=false
配置conf目录下的hbase-site.xml文件,设置如下: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hbase.rootdir</name>
<value>hdfs://master:8020/hbas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cluster.distribut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zookeeper.quorum</name>
<value>slave1,slave2,slave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tmp.dir</name>
<value>/usr/cstor/hbase/data/tmp</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配置conf目录下的regionservers文件,设置如下:
slave1
slave2
slave3
配置完成后,将hbase目录传输到集群的其它节点。
scp -r /usr/cstor/hbase root@slave1:/usr/cstor
scp -r /usr/cstor/hbase root@slave2:/usr/cstor
scp -r /usr/cstor/hbase root@slave3:/usr/cstor
>接着,启动HBase,并简单验证HBase,如下:
在主节点master进入hbase解压目录的bin目录,启动HBase服务进程(已启动Zookeeper):
[root@master ~]#cd /usr/cstor/hbase/bin
./start-hbase.sh
>通过以下命令进入HBase shell界面:
./hbase shell
在shell里创建表:
create 'testhbase' , 'f1'
查询所有表名:
list
查看表结构信息:
describe 'testhbase'
在shell里插入数据:
put 'testhbase', '001', 'f1:name', 'aaa'
在shell里查询:
scan 'testhbase'
删除表,先disable再drop:
disable 'testhbase'
drop 'testhbase'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