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生态环境议事厅”破解执法痛点

奉化“生态环境议事厅”破解执法痛点

  第15期生态环境议事厅现场。

  “我们希望大家的争论能够更激烈一些,这样才能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倒逼我们执法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上月18日下午,第15期“生态环境议事厅”结束后,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奉化分局(以下简称“奉化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邬仕军说。

  从最初的“一厅”搭建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平台,到如今“六个一”服务,有效实现监管与服务并重。在过去的两年多里,奉化“生态环境议事厅”一直走在机制创新的道路上。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国文明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生态环境议事厅”为长期以来存在的执法领域“伸拳头”的痛点提供了破解之道。

  带着“地气”的建议出炉

  第15期“生态环境议事厅”的主题是“优化秸秆利用,享我蓝天白云”。

  每年秋冬季是奉化秸秆焚烧高发期,也是群众投诉最集中的时间段。这期“生态环境议事厅”的举行,不仅“接地气”,而且很及时。

  从种植户到收购企业,从志愿者到环保、城管、农林等相关部门,还有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街道、村民代表……前来参与议事的人数之多,出人意料。

  从所处行业出发,各方代表分别就“秸秆如何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秸秆焚烧劝导中存在的难点”等备受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

  “需要专业打捆队伍。”“购买打捆机能否有补贴?”“升级收割机,增加粉碎功能。”“寻找堆放场地。”议事过程持续两个小时,一条条建议冒着“热气”、带着“地气”出炉。

  按照“生态环境议事厅”流程,形成的结果将备案建档,其中切实可行的举措将在今后推广落实。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整个议事过程在“掌上奉化”APP同步直播。这也是“生态环境议事厅”创立以来的又一创新举措,拓宽了议事厅的受众面,方便更多群体参与。

  “生态环境议事厅设置的议题都很接地气,和民生密切相关,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看了获得感满满。”参与这次活动的村民代表竺先生说。

  15期议事厅背后的“规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一提起环保部门,很多企业就会不由自主想到执法、整治。

  许多小微企业尽管接受了处罚,却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提升环保设备;一些企业有意识办环评手续,却不知该如何办理……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一直以来困扰着基层环保部门。

  “‘生态环境议事厅’的举办,就是想让大家畅所欲言,为探索解决‘民之所想,民之所急’提供一个平台。”邬仕军说。

  2017年至今,“生态环境议事厅”已开展了15期,吸引超过1400家企业参与议事。据不完全统计,有近千家企业进行了自查自纠,395家企业投入设施进行整改提升。

  15期“生态环境议事厅”顺利举行的背后,离不开那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往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

  “生态环境议事厅”推出伊始,奉化生态环境分局就细化制定了《可行性议题主题列表》,将六大类22个议事主题纳入可行性议事范畴,就“议什么”作出明确规定。

  每一期议事厅结束后,都会形成一整套议事档案。“强化了议事结果的有效应用,为今后解决同类型问题提供参考依据。”邬仕军说。

  争取出台基层环境质量管理方案

  “‘生态环境议事厅’作为一项机制创新,具有理念新、流程优、效果好三大特点。”奉化区改革办副主任李龙潮评价。

  尤其是从原来“群众投诉、政府处理、企业受罚”,简单粗暴“伸拳头”转变为如今“群众建议、部门提议、社会审议、政府决议”,兼顾各方“弹钢琴”,收效显著。

  在李龙潮看来,这一转变的根本动力来自基层环保部门对自身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实。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38fa2bb8a65138f6d9a9dc85534d9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