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近年来,长沙在人才引进方面陆续出台了“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4”等政策,为未来发展储备好了人才池。隆平高科技园作为产业项目的主战场,用好用活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栽好“聚才”梧桐树,构筑“留才”磁力场,为长沙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提升了长沙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为积极展现园区人才新貌,今日起,星辰在线联合隆平高科技园推出《聚力隆平 人才荟萃》系列报道。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心总监彭俊华博士在查看稻飞虱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破坏情况。)
星辰在线7月2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贺亚玲 方筱 实习生 张灿 付欣洋)2018年,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生物”)作物种质创新利用中心总监彭俊华博士在长沙与自己的偶像袁隆平院士打了个照面。
两人的相遇源自一项“私人定制”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即超优千号)”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达到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品种的产量提升了,但却埋着一颗“雷”——品种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而这两种病都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病将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怎样才能在保证现有产量的同时,将品种不抗病的问题解决掉?袁隆平院士团队将“超优千号改良版”这个难题抛给了彭俊华博士及他的团队。
(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被称为“两病一虫”,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一旦爆发将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彭俊华很兴奋,新任务虽然艰巨却很有开拓性。他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组学辅助育种技术,仅仅花费了三年时间,就成功对超高产水稻品种“超优千号”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实现了定向改良,达到了抗性强、产量更高的目标,改良成果在长沙春华基地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肯定,并前后给予了 120 万元奖励。
位于隆平高科技园的华智生物里,有一支海归博士团队,人称种子创新“智囊团”,彭俊华就是其技术领头人之一。2018年,彭俊华作为高端人才被华智生物引进,担任作物种质创新利用中心总监。
(彭俊华<右三>带领团队成功对超高产水稻品种“超优千号”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实现了定向改良,得到了袁隆平院士<居中>的肯定。)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不容轻视。”与农学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彭俊华深知,粮食颗粒体积虽小却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他深耕学术研究,却并不拘泥于此,他明白,要想种业进步,必须开展商业化分子育种。他是思想派,更是行动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将数量遗传学的配合力理论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交配设计方法应用于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实际,促使各协作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在短期内选育出冈优 22、汕优 22等一大批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一些品种持续应用于生产近 20 年,为我国水稻生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敢想敢试是四川遂宁人彭俊华与生俱来的一大性格特点。自1979年考进四川农业大学开始,他就与农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彭俊华说。作物遗传育种学是他的主攻方向,涉及从经典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到现代分子遗传与基因组育种学、从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到新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等多个领域,涵盖小麦、水稻、能源植物等重要作物。
他的求学线与工作线同步推进。2000年在以色列海法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开展植物分子育种(应用基因组学)博士后研究。2007年从美国归来后,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的海外杰出人才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方向首席科学家。2018年离开武汉来到毗邻的长沙,在华智生物扎下了根。
“隆平高科技园给了华智生物很大的支持,土地、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是实打实的帮扶。我也喜欢华智生物现有的团队,大家都怀着对种业创新发展的理想,朝着一致的工作目标前进。”来长沙不到三年的彭俊华坦言,华智生物拥有的价值近四千万的高端仪器设备、世界一流的分子育种实验室等都是吸引他前来的因素。从进入至今,他已经和团队一起努力,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他本人也于2019 年入选湖南省首批“科技创新人才”和“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