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下手动编译的二三事

  前几天在Ubuntu下折腾了一下被称作下一代输入法引擎的ibus,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编译好装上了。挺不错的,可惜还不完善,可用性不够,用了会儿还是回到scim,但是与scim相比,我很看好ibus。具体的编译过程太繁杂了,手动编译了7个dev包吧。

  虽然没有用上ibus,编译安装的过程也搞的我很头大,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实实在在体验到linux比windows优越的地方。过去在windows下,最烦的就是试用软件带来的垃圾,比如附带安装的支持包什么的,把我原来好好的文件给覆盖了,造成系统不稳定。虽然有个文件保护系统,但是这么年的经验告诉我,不可靠。在linux下,就完全不同了。linux有个dev包的概念,编译所需的支持包,往往是dev的,而不是发行版。编译的时候安装了dev版的,如果跟系统有冲突,只要把dev的卸载就能恢复,不影响发行版。比如说这次装ibus,编译安装了gtk+-2.12.2,就跟我的系统不兼容,搞的我系统面目全非,主题没了,后来装好ibus,把自己装的gtk+给卸了,系统就恢复了。这也许就是要区分dev版和发行版的原因吧,两者不会相互影响。

  这次之所以手动编译了这么多包,一个原因是软件源里的libcairo2等的dev版本太低,libcairo2-dev版本是1.6.0,要求libcairo2的版本=1.6.0,高了都不行,而源里的libcairo2就是版本太高了,导致dev版装不上,只好自己手动编译。

linux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53c24bab1bc83bdf394052f909a5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