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AN在数据的备份恢复中还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把冷备,热备这种手工备份方式做了集成化的管理,可以基于这个工具集完成相对复杂额备份恢复工作。
当然了RMAN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备份,提供了更多的改进, 比如压缩备份,我们手工测试的场景中,一个1.5G的小库,如果数据文件的使用率不到300M,那么生成的dump就在近300M,如果开启压缩备份的方式,生成的备份集差不多会在80M左右,改进的幅度还是很大的。比如并行备份,开启多个通道对于数据库中的多个数据文件备份进行分工,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备份切分,把一个很大的备份集切分成多个指定单位大小的备份分片。
比如备份的加密方式,从安全性上也可以保证。
比如增量备份,这种方式通过手工方式是完成不了的。增量备份把数据的备份工作可以当做一个很有规划性的工作来做。
当然备份是基础,数据的恢复在这个基础上就更为重要了。如果数据恢复不了,备份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自己做了下面三个简单的测试,属于三个不完全恢复额场景,我们来看看在手工备份恢复的繁琐之外,RMAN下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改进,有些时候还可能需要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删除用户的例子,我们已经存在一个备份,归档都保留着,然后我们在制定的时间删除了数据库中某个用户,然后尝试基于时间点的不完全恢复
目前我们存在下面的数据库用户,我们就拿newtest这个用户开刀。
SQL> select *from all_users;
USERNAME USER_ID CREATED
------------------------------ ---------- ---------
TEST_UPDATE 33 29-JUL-15
NEWTEST 32 19-JUL-15
MGMT_VIEW 30 05-JUL-15
DBSNMP 24 04-JUL-15
TSMSYS 21 04-JUL-15
SYSMAN 28 05-JUL-15
DIP 19 04-JUL-15
OUTLN 11 04-JUL-15
SYSTEM 5 04-JUL-15
SYS 0 04-JUL-15
10 rows selected.
为了进行回复后的验证,我们随便拿出一个有数据的表来做一个基本的验证。
SQL> conn newtest/newtest
Connected.
SQL> select count(*)from t;
COUNT(*)
----------
6338
然后开始我们的不完全恢复。从下面可以看到目前的日志已经做了resetlogs启动,序列是从1开始,但是在10g之后,resetlogs 启动数据库,原来的备份依然可用。
SQL> select sequence#,status from v$log;
SEQUENCE# STATUS
---------- ----------------
1 CURRENT
0 UNUSED
0 UNUSED
我们标记一下时间戳,然后删除这个用户
SQL> select systimestamp from dual;
SYSTIMESTAMP
---------------------------------------------------------------------------
02-AUG-15 09.19.56.666830 PM +08:00
SQL> drop user newtest cascade;
User dropped.
破坏之后,我们停库启动到mount阶段,开始做不完全恢复
SQL> shutdown immediate
Database closed.
Database dismounted.
Oracle instance shut down.
通过rman来恢复,步骤就相对简单多了。
RMAN> startup mount
Oracle instance started
database mounted
Total System Global Area 314572800 bytes
Fixed Size 1261564 bytes
Variable Size 163577860 bytes
Database Buffers 142606336 bytes
Redo Buffers 712704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