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电商模式,我们熟悉的有淘宝这样的模式,京东这样的模式,网易严选的模式,当然还有拼多多的模式,如果再多看看,还有小红书这样的模式,以及微商的模式,和与微商有点关联的基于大号的如一条商城的模式。这些基本上都是媒体看的到的。
媒体不怎么待见的有传销模式,比如云集这样的,还有一种,其实司空见惯,但很少人当回事的,单页电商/货到付款模式。单页电商最早火起来是一个关于连衣裙的案例,号称免费,只出邮费即可赠送价值多少钱的连衣裙,这个案例媒体报道过,一笔生意下来赚了上千万,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所谓免费打开市场的知名品牌,不过是个赚快钱的幌子。
连衣裙没有了,但这个模式爆火了,然后迅速占据了新浪的新闻内页广告位,皮鞋,皮衣,皮包,安卓手表,快进快出,货到付款。之后头条起来了,而新浪有了薅钱效率显著更高的女股神广告(大概我的公众号提了20多遍了吧,投放一直可坚挺了,就知道这玩意多赚钱了)后,这些玩意也就基本转战头条了,现在流行的是美女的爷爷酿白酒。
可能很多人没太明确的概念,这玩意买新闻页的广告,买信息流的广告,这么砸钱,能赚回来么?现在的情况我不知道,几年前吧,一个爆款产品,差不多洗用户三个月的时间,两三千万的净利润,我一般讲这种数字,都是保守的。你们说操盘手们一年能赚多少钱,电商那么多上市公司不赚钱,这帮人赚的可high了。
我以前都是点到为止,不敢提,为啥啊,断人财路么,我干嘛得罪那些人呢?干嘛要出卖给我爆料的人呢?
那为啥今天敢提了呢,因为这个生意基本上快做不下去了,这事,还真就跟拼多多有关系,拼多多扒开了这种单页电商的产品底价,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在头条下面广告位卖的,跟在拼多多上爆款卖的,价格差5-6倍。拼多多起来后,这些东西的价格信息不对称优势,逐渐丧失。
单页电商这个模式之所以成立,有两个条件:
第一,极高的毛利率。才能覆盖广告投放成本和退货率损失,实际上单页电商上面的价格看上去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至少在拼多多出现之前是这样的。
那么一个看上去价格很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毛利率又很高,按照正常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成本极低,超出人们的理性认知,那么成本极低的东西质量会怎样。
第二,足够的人口盘子。这种东西基本没有复购率的,没有回头客的,业内流行讲洗用户,洗一遍就没了,同一个爆款产品,第一波操盘手撤了,第二波再去推就赔了,为啥,用户被洗过了。所以,能把这样的东西,卖出爆款,赚到千万级别的利润,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是玩不动的。
这才引出今天的主题,所谓人口红利的另一面。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这个社会上劣币驱逐良币,为什么那么多低劣的骗局,为什么屡次失去信用,名声早就烂掉的人依然可以骗到很多人。这大概就是人口红利的另一面。
单页电商就是一波流的生意,洗一茬就是千万级的利润,什么回头率,什么复购率,统统不需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总有新的韭菜冒出来。
人口基数足够大,所以各种低劣的骗术也都能找到合适的人群,骗一票就够了。就算是信用早就破产,稍微会写点字,或者买通几个不入流的写手,总会有人依然相信,依然感动,依然支持,所以不怕恶名,不怕失信,只要有名,就有变现的手段。
以前我也提过这样的场景,我回天津,串各种旧小区去买煎饼果子,基本都没问题,你看居民区的早点铺啊,餐厅啊,要靠老街坊,回头客吃饭,能坚持下来的都没问题,但要是到了景区,就是另一种场景了,一茬茬的新游客过来,我就宰你了,我就质次价高了,我反正也不指望你下次再来。
中国人度假和很多老外也不一样,老外度假喜欢扎一个地方来回去,比如某个海滩不错,到放假就去住一周,年年去,这种说到底还是有回头率,复购率在。中国人喜欢逛景点,恨不得一个礼拜去八个城市。对商家来说,这种用户我也不要你口碑了,幸亏现在有个大众点评,还算稍微有一点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