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格局 构筑新空间!唐山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融入大格局 构筑空间

—我市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纪实

□记者施疑

融入大格局 构筑新空间!唐山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记者 闫军 洪超 光宇 北男 摄

  7月,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唐山LNG项目工地热火朝天。按计划,一期4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将在今年年底封顶。

  唐山LNG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运体系重点工程,设计年接卸能力1200万吨,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国内设计储存能力最大的LNG项目。投产运营后,将为拓宽河北省供气来源、优化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保障华北地区供气安全和改善华北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对唐山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2014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协同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实现了自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

  走进曹妃甸工业区装备制造园区,在金隅科实(曹妃甸)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精密热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旁有条不紊地组织生产。这条生产线采用硅溶胶熔模热加工工艺,遵循绿色、快捷、柔性、智能制造的设计理念。

  原位于北京市的金隅科实公司,2018年搬迁到曹妃甸后,建成国内自动化程度及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精密制造生产线。企业满产后劳动定员150人,仅为传统企业人员规模的一半。“我们专注于小型精细产品生产,与园区原有的铸钢、铸铁和耐磨件铸造等大型装备加工制造形成了优势互补。”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金隅科实公司所在的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与其优势互补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鑫华源是国内最早生产停车设备的企业之一,随着北京首都定位的明确,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考察了全国17个县市后,鑫华源最终选择落户曹妃甸。以外迁为契机,鑫华源也获得了转型升级和扩大再生产的机遇,实现了北京研发、多地生产的布局。

  “特别是自贸区曹妃甸片区挂牌以来,在通关、检验手续等方面有了优厚的政策,企业必将实现快速发展。”口岸贸易效率的不断提升,让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恩生信心满满。

  曹妃甸片区是河北自贸区中唯一的沿海片区,曹妃甸港现有泊位94个,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集疏大港。2019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7亿吨,在全国和世界均居第三位。目前,唐山港水运口岸已取得粮食、肉类、整车等7大类指定进口资质,在陕西、内蒙、新疆、甘肃等地开发建设内陆港32个。

  依托港口优势,更多临港产业正加速向曹妃甸转移,中央、省、市一大批有含金量的政策也集中在曹妃甸先行先试,为协同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支撑。仅2019年,就有23个大项目在曹妃甸建成投产。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战略合作平台之一,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围绕石化、木材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新兴等产业,全力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平台支撑效应有效释放。2014年至今年4月,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实施京津项目208个,总投资2910.99亿元;共完工京津项目94个,总投资715.57亿元。

  除了港口优势,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使唐山成为京津企业外迁的首选之地。

  “芦台经济开发区与天津只有112国道一路之隔,这里靠着天津港,一套设备仅运输成本就能节省300万元。”位于芦台的亚联机械采购经理高开斌介绍。亚联机械是世界仅有的三家可生产连续平压机的公司之一,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十几个国家。高开斌说,精准、高效、真诚的“芦台服务”让企业家们竖起大拇指,“我们有困难找开发区领导很方便,很多问题都是当面沟通,现场定下解决办法。”这坚定了京津外迁企业长久发展的信心,亚联机械二期正在开工建设,研发中心也准备搬过来。

  作为对接天津的“桥头堡”,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共建、环境生态治理等领域加紧与天津的对接合作。芦台、汉沽分别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47个、74个,总投资分别为298亿元、164亿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6aa2280114ac3d5847ac598b7baedc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