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编写程序,实现如下表所示的5-魔方阵。
17 24 1 8 15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5-魔方阵
问题分析所谓“n-魔方阵”,指的是使用1〜n2共n2个自然数排列成一个n×n的方阵,其中n为奇数;该方阵的每行、每列及对角线元素之和都相等,并为一个只与n有关的常数,该常数为n×(n2+1)/2。
例如4-魔方阵,其第一行、第一列及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如下:
第一行元素之和:17+24+1+8+15=65
第一列元素之和:17+23+4+10+11=65
主对角线上元素之和:17+5+13+21+9=65
而 n×(n2+1)/2=5×(52+1)/2=65 可以验证,5-魔方阵中其余各行、各列及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也都为65。
假定阵列的行列下标都从0开始,则魔方阵的生成方法为:在第0行中间置1,对从2开始的其余n2-1个数依次按下列规则存放:
(1) 假定当前数的下标为(i,j),则下一个数的放置位置为当前位置的右上方,即下标为(i-1,j+1)的位置。
(2) 如果当前数在第0行,即i-1小于0,则将下一个数放在最后一行的下一列上,即下标为(n-1,j+1)的位置。
(3) 如果当前数在最后一列上,即j+1大于n-1,则将下一个数放在上一行的第一列上,即下标为(i-1,0)的位置。
(4) 如果当前数是n的倍数,则将下一个数直接放在当前位置的正下方,即下标为(i+1,j)的位置。
在设计算法时釆用了下面一些方法:
定义array()函数,array()函数的根据输入的n值,生成并显示一个魔方阵,当发现n不是奇数时,就加1使之成为奇数。
使用动态内存分配与释放函数malloc()与free(),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动态分配与释放内存,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代码具有通用性,同时提高内存的使用率。
在分配内存时还要注意,由于一个整型数要占用两个内存,因此,如果魔方阵中要存放的数有max个,则分配内存时要分配2*max个单元,从而有malloc(max+max)。在malloc()函数中使用max+max而不是2*max是考虑了程序运行的性能。
显然应该使用二维数组来表示魔方阵,但虽然数组是二维形式的,而由于内存是一维线性的,因此在存取数组元素时,要将双下标转换为单个索引编号。在程序中直接定义了指针变量来指向数组空间,即使用malloc()函数分配的内存。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array(int n)
{
int i, j, no, num, max;
int *mtrx;
if(n%2 == 0) /*n是偶数,则加1使其变为奇数*/
{
n=n+1;
}
max=n*n;
mtrx=(int *)malloc(max+max); /*为魔方阵分配内存*/
mtrx[n/2]=1; /* 将1存入数组*/
i=0; /*自然数1所在行*/
j=n/2; /*自然数1所在列*/
/*从2开始确定每个数的存放位置*/
for(num=2; num<=max; num++)
{
i=i-1;
j=j+1;
if((num-1)%n == 0) /*当前数是n的倍数*/
{
i=i+2;
j=j-1;
}
if(i<0) /*当前数在第0行*/
{
i=n-1;
}
if(j>n-1) /*当前数在最后一列,即n-1列*/
{
j=0;
}
no=i*n+j; /*找到当前数在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mtrx[no]=num;
}
/*打印生成的魔方阵*/
printf("生成的%d-魔方阵为:",n);
no=0;
for(i=0; i<n; i++)
{
printf("\n");
for(j=0; j<n; j++)
{
printf("%3d", mtrx[no]);
no++;
}
}
printf("\n");
free(mtrx);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