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关于Promise的用法详解

Node的产生,大大推动了Javascript这门语言在服务端的发展,使得前端人员可以以很低的门槛转向后端开发。

当然,这并不代表迸发成了全栈。全栈的技能很集中,绝不仅仅是前端会写一些HTML和一些交互,后台熟悉数据库的增删查改。

想必接触过Node的人都知道,Node是以异步(Async)回调著称的,其异步性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但同时也减少了程序的可读性。如果我们有几个异步操作,并且后一个操作需要前一个操作返回的数据才能执行,这样按照Node的一般执行规律,要实现有序的异步操作,通常是一层加一层嵌套下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S6提出了Promise的实现。

含义

Promise 对象用于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败)及其结果值的表示。简单点说,它就是用于处理异步操作的,异步处理成功了就执行成功的操作,异步处理失败了就捕获错误或者停止后续操作。

它的一般表示形式为:

new Promise( /* executor */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 success */) { // ...执行代码 resolve(); } else { /* fail */ // ...执行代码 reject(); } } );

其中,Promise中的参数executor是一个执行器函数,它有两个参数resolve和reject。它内部通常有一些异步操作,如果异步操作成功,则可以调用resolve()来将该实例的状态置为fulfilled,即已完成的,如果一旦失败,可以调用reject()来将该实例的状态置为rejected,即失败的。

我们可以把Promise对象看成是一条工厂的流水线,对于流水线来说,从它的工作职能上看,它只有三种状态,一个是初始状态(刚开机的时候),一个是加工产品成功,一个是加工产品失败(出现了某些故障)。同样对于Promise对象来说,它也有三种状态:

pending:初始状态,也称为未定状态,就是初始化Promise时,调用executor执行器函数后的状态。

fulfilled:完成状态,意味着异步操作成功。

rejected:失败状态,意味着异步操作失败。

它只有两种状态可以转化,即

操作成功:pending -> fulfilled

操作失败:pending -> rejected

并且这个状态转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已经确定的状态(fulfilled/rejected)无法转回初始状态(pending)。

方法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对象含有then方法,then()调用后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意味着实例化后的Promise对象可以进行链式调用,而且这个then()方法可以接收两个函数,一个是处理成功后的函数,一个是处理错误结果的函数。

如下:

var promise1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2秒后置为接收状态 setTimeout(function() { resolve('success'); }, 2000); }); promise1.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success }, 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不执行 }).then(function(data) { // 上一步的then()方法没有返回值 console.log('链式调用:' + data); // 链式调用:undefined }).then(function(data) { // .... });

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promise1.then()方法调用后返回的Promise对象的状态,是pending还是fulfilled,或者是rejected?

返回的这个Promise对象的状态主要是根据promise1.then()方法返回的值,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then()方法中返回了一个参数值,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接收状态。

如果then()方法中抛出了一个异常,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拒绝状态。

如果then()方法调用resolve()方法,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接收状态。

如果then()方法调用reject()方法,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拒绝状态。

如果then()方法返回了一个未知状态(pending)的Promise新实例,那么返回的新Promise就是未知状态。

如果then()方法没有明确指定的resolve(data)/reject(data)/return data时,那么返回的新Promise就是接收状态,可以一层一层地往下传递。

转换实例如下:

var promise2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2秒后置为接收状态 setTimeout(function() { resolve('success'); }, 2000); }); promise2 .then(function(data) { // 上一个then()调用了resolve,置为fulfilled态 console.log('第一个then'); console.log(data); return '2'; }) .then(function(data) { // 此时这里的状态也是fulfilled, 因为上一步返回了2 console.log('第二个then'); console.log(data); // 2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ject('把状态置为rejected error'); // 返回一个rejected的Promise实例 }); }, function(err) { // error }) .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不运行 */ console.log('第三个then'); console.log(data); // .... }, function(err) { // error回调 // 此时这里的状态也是fulfilled, 因为上一步使用了reject()来返回值 console.log('出错:' + err); // 出错:把状态置为rejected error }) .then(function(data) { // 没有明确指定返回值,默认返回fulfilled console.log('这里是fulfilled态'); });

Promise.prototype.catch()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6e0fc0d481f9e2be845ceed638432a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