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9日讯 近期,记者从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获悉,该村成功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入围名单,这是继该村获得全国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第二期试点单位、四川省“四好村”、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成都市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等称号后,得到的又一个国家荣誉。
据悉,小塘村地处邛崃市东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幅员面积7.7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小组,1115户3463人,党员96人。在成新蒲快速通道修通之前,该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靠天吃饭”的农业村,为了改善生活,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缺乏劳动力,连种地的人都不够,最恼火的时候,村里为了不荒废耕地,还得出钱请人来种田。但是,从2011年成新蒲快速通道修好后,该村就像开了挂似的,一路逆袭。如今,该村既是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核心区,又是邛崃市10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区核心区,成为了邛崃市有名的富裕村。短短几年时间,小塘村是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呢?
小塘村产业——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依法治村管理模式 保障产业富村目标
2011年,小塘村围绕产业富村目标,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但是土地流转之初,出现了农户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业主缺乏诚信,拖欠农户土地流转承包费等问题,于是,小塘村两委针对发生的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经认真分析研判,探索建立起处置矛盾纠纷的“一查、二评、三调”工作机制,即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调查、民主评议、民主协调,构建起群众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 “大调解”工作体系。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从而开启了最初的规模化水稻种植基地。
2017年12月,小塘村成立牟礼镇稻渔源合作联社,实行土地集约管理,探索“龙头企业+合作联社+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农户对新推出的产业化合作模式,担心自身权益受损,利益无法保障,企业、产业、农户之间的三方矛盾循环,项目推进受阻。
为破解难题,小塘村依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信访代理员、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法制副书记等“六支队伍”,依托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到户,以“聚民情、分民忧、解民难、保民益”工作思路,向农户讲解企业管理模式、土地流转承包模式、利益分配模式以及合同长效收益保障机制,努力打消农户的疑虑。
最终,小塘村通过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对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依法管理,改变了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了该项目的知名度和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项目快速发展。为保障跨镇村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小塘村村集体以基础设施为资产、农户以土地为资产,以股权量化方式,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联社+农户”运营模式,形成30%:65%:5%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创建成都市唯一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今年上半年,小龙虾产量达24万公斤,产值达1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一直以来,小塘村都坚决践行法治管理模式,从而保障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村流转土地4900亩,流转率达96%,为全村产业百花齐放奠定坚实基础。据悉,小塘村先后引进微牧农庄、万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4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9家,建成以2300亩稻渔产业为主、1800亩果蔬产业为辅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极大地推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小塘村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 依法治村 宣传“真善美” 培养居民高素质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腰包鼓了,那么,居住条件如何改善?生活品质如何提升?物质充裕的情况下如何丰富精神生活?……这一系列问题再次横亘在村两委面前。
“依法治村!这是不能改变的根本,也是最好的办法!”小塘村党总支书记詹志君回答的铿锵有力。
于是,小塘村以村党总支为核心,联合周边5个村(社区)、3个非公企业和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建立邛崃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综合党委,构建“镇党委—综合党委—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管理网络,实现党建、治理、产业等工作统筹谋划、统筹安排、统筹协调、统筹推进。随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强化平台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同时建强“法律之家”,成立“群众工作之家”,强化“雪亮工程”建设,实施以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综治巡防队员等组成“1+3+N”专群联动联勤治理模式,开展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防范等工作。成立村物业管理委员会,实施“三管三治”工作法(即管门前、管绿化、管行为;治乱扔、治养犬、治乱建 ),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决策,逐步形成了物业管理和自主管理协同共管的新格局。
如今,小塘村无论遇到什么矛盾,都会依法处理:小到邻里之间闹矛盾,大到措施政策推行受阻……村两委都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