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复制集之:概念及特点

复制集(也叫副本集 Replica Set)就是有自动故障恢复功能的主从集群。

传统的主从结构和复制集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复制集没有固定的“主节点”:整个节点会选举出一个“主节点”,当其不能工作时则变更到其它节点。复制集总会有一个活跃节点(primary)和一个或多个备份的节点(secondary)

对于MongoDB在据容灾上,推荐的模式是使用副本集模式,但传统主从结构与复制集相较也有的一些“用武之处”:

“复制集中参与选举的据节点只能有7个”(MongoDB 2.6版本)

虽然可以修改复制节点属性的方法,能将复制集节点增加到12个,但剩余5个节点都不能提供服务,只能做为数据冗余。所以某个生产环境需要从节点的数量超过11个时,我们就可使用传统的主从结构,因为主从结构的从节点数量不受限制。

当复制集支持可提供服务的数据节点数超过11个时,那么官方建议立即“启用”主从结构。但在MongoDB3.0版本以上支持的副本数已经超过50个。

复制集的特点

复制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主是唯一的,但不是固定的。

由大多数据原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从库无法写入(默认情况下,不使用驱动连接时,也是不能查询的)

相对于传统的主从结构,复制集可以自动容灾。

复制集成员分类

任何时间活跃节点(也即主节点)只有一个,其它都为备份节点,指定的活跃节点可随时间而变化。有几种不同类型的节点存在于副本集中:

Standard(标准)

这种是常规节点,它存储一份完整的数据副本,参与投票选举,有可能成为活跃节点

Passive(被动)

存储完整的数据副本,参与投票,不能成为活跃节点。

Arbiter(投票)

仲裁节点只参与投票,不接收复制的数据,也不能成为活跃节点。

每个参与节点(非仲裁者)有个优先权,优先权(priority)为0则是被动的,不能成为活跃节点,优先权不为0的,按照由大到小选出活跃节点,优先值一样的则看谁的数据比较新。

按是否存放数据区分:

数据节点:存放数据(实体物理文件*.ns *.0等)的节点,包括主节点和从节点

投票节点:不存入数据,仅做选举和复制集节点

按功能区分:

主节点:提供读写服务的活跃节点

从节点:提供读服务的节点

延时节点:延时复制节点(priority=0hidden=true slaveDelay=xx)

隐藏节点:对应用程序不可见(priority=0 hidden=true)

“投票”节点:具有投票权的节点,不是arbiter(priority=0)的节点

投票节点:Arbiter节点,无数据,仅做选举和充当复制集节点,也称为选举节点。

更多MongoDB相关教程见以下内容

CentOS 编译安装 MongoDB与mongoDB的php扩展

CentOS 6 使用 yum 安装MongoDB及服务器端配置

Ubuntu 13.04下安装MongoDB2.4.3

MongoDB入门必读(概念与实战并重)

Ubunu 14.04下MongoDB的安装指南

《MongoDB 权威指南》(MongoDB: The Definitive Guide)英文文字版[PDF]

Nagios监控MongoDB分片集群服务实战

基于CentOS 6.5操作系统搭建MongoDB服务 uxidc.com/Linux/2014-11/108900.htm

MongoDB 的详细介绍请点这里
MongoDB 的下载地址请点这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8deef49120010712c17ccd9e001de8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