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强大力量(2)

  讲好小康故事,激发昂扬斗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我们精心组织“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面展示广东省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育精勤农民的巨大成就,生动反映广东省助力兄弟省市脱贫攻坚的进展成效,热情讴歌普通群众进取奋斗的感人故事。编纂出版《广东小康叙事史》,拍摄小康题材电视剧《小康时代》《青春赤子》,既用大手笔讲好脱贫攻坚“大成就”,又以小故事诉说群众身边的“小变化”,激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昂扬斗志。

  讲好“双区”故事,汇聚强大力量。讲好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故事,是广东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时代命题。我们组织开展“牢记嘱托 筑梦湾区”“先行示范再出发”等重大主题宣传,推出电视剧《湾区儿女》等影视文艺作品,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巨大成效和光明前景。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庆祝活动和主题宣传,开设“我与特区40年”等专题专栏,浓墨重彩讲好新时代特区故事,展示“双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的宏伟画卷,凝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守正创新,培育时代新人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统筹各类资源,使爱国主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聚焦重点群体,培养爱国之情。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把爱国主义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遵循“知情意信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精心打造“一校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一课一精品”思政课程,完善省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制度,建立落实书记、校(院)长讲第一堂思政课制度。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落实《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将爱国主义融入学校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之中,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打造南粤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营造浓厚氛围,砥砺强国之志。着力推动各级各类媒体聚焦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创新传播手段,突出主题宣传、议题引领、立体传播、柔性推介,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着力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实施网络传播精品工程,广泛制作刊播具有岭南特色的爱国主义融媒体作品,积极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语言讲好爱国故事,使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先进典型,精心选树“南粤楷模”等重大典型,不断推出身边好人、南粤工匠、南粤新乡贤等各领域先进典型。实施广东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创作推出一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高质量作品。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

  注重实践养成,激励报国之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涵育,积极传承创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岭南历史文化蕴含的爱国故事,用岭南优秀历史文化厚植爱国精神。加强广东红色革命文化系统发掘整理,健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好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重大纪念日、重要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有效开展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紧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融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开发建设广东革命历史文化游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引导人们在亲身体验中坚定爱国追求、矢志复兴伟业。大力培育和广泛宣传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新时代干事创业劳动者群体,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9cb0beb636547932339089e9ab7ec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