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问八策”  引吭“富强滨州”

只有聚焦中心工作精准发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只有深度思考、深度开掘,才能更有力地提高宣传工作的质效。今年以来,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记者努力在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聚焦“六问八策”,深度思考、深入采访,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重点主题报道稿件。

“六问”谋篇, “八策”布局。在今年年初市“两会”期间,市委发出“六问”,深挖发展之痛;提出“八策”,明晰发展路径,向全市上下发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动员令,开启了“富强滨州”建设的新征程。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栏目迅速开设“六问八策”专栏,进行积极响应。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副主任 张旭:做好这类主题报道,首先要吃透上级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选题才能抓得准,立意才能站得高,采访才能挖得深,稿件才能更精彩。

滨州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实体经济的发展史,实业之策也是“八策”之首。外宣部记者张旭从实业之策切入,就如何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进行采访报道。“主题虽大,着手却要从小”。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副主任 张旭:在采写片子时,我与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情况,他一直在刻板地介绍面上的情况,实在找不出好的新闻点。于是,我就提议去厂区转转,一边是企业刚刚投入使用的新设备,一边是静悄悄的车间里放满了闲置的设备,估值八千万元。企业老总无奈地说,这些设备因为和目前生产的纺织产品定位不符合,已经停用很长时间了。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转方式、调结构最鲜活的案例吗?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很多大型纺织企业原来只做出口,现在也盯上内销了。作为小企业,只有规避与大型企业产品的竞争,才能在市场上立足。目前,这家企业正致力于高端缝纫线的生产,而且目标直指全国缝纫线业内的独角兽,前景看好。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副主任 张旭:很多时候,新闻点都是从采访对象无意间的一句话中发现的,但是,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想要有发现的眼力就得有丰厚的脑力,就得有平时静下心来研究形成的大量储备。

这篇以《“实业之策”谋发展 “加减乘除”激活力》为题的报道,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地揭示主题、进而反映了我市上下创新实干的全局。

实业之策一马当先,品牌之策发力向前。目前,高端品牌数量少、品牌价值低,企业品牌基础差是我市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如何突破短板,促进高质量发展?外宣部记者积极响应滨州传媒集团领导关于提升栏目质量的要求,就宣传品牌之策进行全面策划。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记者 武学聪:栏目提质提什么,我感觉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作品要有思想、有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真正起到引领人、鼓舞人的作用。

为挖掘报道的深度、增加思维的厚度,记者武学聪克服战线长、任务多的困难,与其他工作统筹安排、交叉推进,在接近两个月时间里进行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采访,先后与部门领导、地方行政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不同领域的企业经营者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最终推出了四集系列报道《化解品牌之痛 滨州在行动》,仅成稿就采用了30多人次的采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四力”要求。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记者 武学聪:这组报道光同期采访素材就采了四个多小时,在写作阶段,怎么行文、如何结构,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仅第一篇就四次推倒原稿从头再来。

这组系列报道从我市品牌高端化之路上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市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同时,着重从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优化营销模式等打造品牌的关键要素入手,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成功的经验和经验背后蕴含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提炼、总结、概括,为我市品牌建设提供了借鉴启示。比如,在这组报道第四集的采访中,记者就意识到:区域品牌就像一辆公共汽车,谁都可以坐,但谁来维护却是一个问题。通过整合相关信息,报道给出启示:维护区域品牌,政府不能缺位,既要规范企业的质量标准,还要引导企业在使用品牌中融入地域文化,丰富品牌内涵。

滨州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外宣部记者 武学聪:事物发展的规律,经济运行的经验,既不会摆在桌面上,也不会挂在大厅里,都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涉深水者缚蛟龙,想要做出真正的好新闻,我们必须要用脚力去穿越,必须要用脑力去挖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9d0320b9ba76d378cbadf326b970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