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山径感受伟人爱国情怀(2)

  杨琪告诉记者,1912年,孙中山曾率领各界人士到黄花岗主持公祭,如今墓园高大牌坊上“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即为孙中山亲笔所写。更有史料记载,孙中山曾五次祭奠黄花岗72英烈,并评价起义“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沿先烈路向西南经陵园西路,在茂密松柏围绕下,有一组坐北朝南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广东咨议局旧址,也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建筑为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穿过四根罗马柱形式门廊,走进一楼大堂,圆形穹顶通透敞亮,南面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幅孙中山的戎装照,让人联想起中学教科书上的照片。杨琪告诉记者,孙中山生前的戎装照屈指可数,这张照片正是孙中山1917年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在此处拍摄。

  与之遥相呼应,位于广州河南滨江路段的孙中山大元帅府,两度成为孙中山的帅府。“孙中山在广州发动了两次护法运动,分别讨伐北洋军阀、桂系军阀,主要阵地就在大元帅府。”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李兴国说。

  “革命运动屡次失败,孙中山最终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就是国共合作。”杨琪说,大元帅府、国民党一大旧址是孙中山酝酿、思考并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摇篮地、见证地,黄埔军校旧址则是孙中山探索国共合作的实践地。

  复兴中华孙中山提出建“南方大港”

  早在1996年,香港中西区就设立了一条孙中山史迹径。从香港大学般咸道起步延伸至中环德己立街20号,15个史迹点,勾勒出孙中山在香港求学及革命思想孕育的过程。

  香港西环般咸道94号,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陆佑堂前熙熙攘攘,一个硕大艺术装置矗立一旁,由多个立体方块组成,用手轻轻拨转方块,或显现孙中山肖像,或有“医学”等字眼。

  1923年春天,正是在香港大学陆佑堂,孙中山向在场学生作演讲。“演讲完以后,学生们将他团团围住,抛上半空,以示支持。”香港历史博物馆原总馆长、香港中文大学名誉高级研究员丁新豹说,孙中山曾在香港求学长达8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度过了5年之久。

  循着史迹径地图追溯,拔萃书院、中央书院、西医书院……孙中山的求学之路跃然眼前。踏上香港的孙中山史迹径,诸多史迹点串联起对孙中山在广州、澳门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的联想。

  考入香港西医书院前,孙中山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今天的广州沿江西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还立有一块方尖碑,上刻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当年他一边学医,一边联络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举办的“高瞻远瞩——孙中山的经济建设计划”展览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展览获得空前反响。

  杨琪颇有感触地说,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在广州建设“南方大港”等一系列宏伟设想。“今天来看大多数已实现,或超额实现。”

  不久前,张磊刚从《孙中山选集》上卷中找到孙中山当时画下的地图,广州、香港、澳门、东莞、佛山、江门等今天的大湾区多个城市都在规划内。张磊说,孙中山提出的这个“世界大港”构想恰恰印证了发展城市群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充分的客观条件。“可以说,百年前孙中山就有了一个大湾区梦。”

  如今,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的出炉牵动着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山大学教授、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赵立彬看来,粤港澳地区是孙中山革命活动最重要的核心地区之一,又是孙中山先生的桑梓所在,诸多史迹点对于孙中山的成长、思想的形成、革命活动的开展、感情的寄托,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的意义在于,踏上游径,聆听百年中国走向强大的历史足音,感受伟人爱国情怀,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

  策划 孙国英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黄堃媛

  通讯员 许文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9f840bb2a3055162a4b6c565ccd7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