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_binlog NUM 设定对二进制日志文件写入NUM次后就同步到磁盘。0表示不同步,1表示事务提交后才写入二进制日志中。其他正数都表示二进制日志在NUM次写入后就同步到磁盘。注意若autocommit=1,则每条语句的执行都将直接提交。否则事务只有执行COMMIT操作,明确提交后才写入二进制日志中。
max_binlong_cache_size 上限值
max_binlog_size
max_binlog_stmt_cache_size 上限值
expire_logs_days DAY 设定日志过期时间为DAY天,过期会被自动删除。默认为0。
中继日志:
记录内容:
从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中复制而来的事件,本质上也是二进制日志文件。
文件位置:
位于从服务器上。
相关变量:
事务日志:
记录内容:
支持事务的引擎上特有,是为了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将随机io转换为顺序io,提高效率,保证事务不会丢失。
事务ID号+原始数据+新数据
TID<OLD_VLAUE><NEW_VALUE>
事务只能对表中的内容进行ROLLBACK,对于像DROP TABLE这样的操作是无法回滚的。
文件位置:
默认为数据目录内,名称为ib_logfileNUM。建议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分开存放,并为日志做镜像
相关变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0|1|2 设定启用事务提交后将内存中的日志事件同步到日志文件中,1表示每当有事务提交或磁盘刷新写入,默认值。2表示每当有事务提交就同步。0表示每1秒同步一次,不在内核中缓存,直接写入磁盘。
innodb_log_buffer_size 内存缓存大小
innodb_log_size 日志文件大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日志组中的日志文件个数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日志存放位置,默认为数据目录
innodb_mirrored_log_groups 是否对日志文件组做镜像
innodb_support_xa=TURE|FLASE 是否启用分布式事务,默认是启用的。若在仅有一个线程修改数据的环境下,关闭后此以提高InnoDB的效率。
#mysqlbinlog [OPTION] BINLOGFILE 二进制日至文件查看工具
[OPTION]
--start-datetime
--stop-datetime
--start-position
--stop-position
例如:
#mysqlbinlog /mydata/mdata/mysql-bin.00005
#mysqlbinlog --start-position=177 --stop-position=358 /mydata/mdata/mysql-bin.00005
#mysqlbinlog --start-datetime='2015-07-21 19:22:31' /mydata/mdata/mysql-bin.00005
#mysqlbinlog /mydata/mdata/mysql-bin.00005 > a.sql 从二进制文件读取内容导出成sql脚本文件。
实例:
0.开启二进制日志记录功能:
#vim /etc/my.cnf
[mysqld]
log_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MIXED
或在服务启动时指定
#mysqld_safe --log_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MIXED' --user=root &
1.查看所有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SHOW BINARY LOGS;
2.显示当前正在使用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SHOW MASTER STATUS;
3.查看指定二进制日至文件的具体内容:
mysql>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5’ FROM POSITION=177;
或
#mysqlbinlog /mydata/mdata/mysql-bin.000005
4.手工滚动二进制文件:
mysql>FLUSH LOGS;
5.删除指定二进制日志文件之前的日志文件
mysql>PURGE BINARY LOGS TO ‘mysql-bin.00005’;
6.导出二进制日志文件为sql脚本:
#mysqlbinlog /mydata/mdata/mysql-bin.000005 > a.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