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网的创始人方小顿。
正如白魔法和黑魔法一样,在黑客领域也要分“白帽子”和“黑帽子”。作为“信息警察”,方小顿在过去8年间都在扮演黑客领域中的“甘道夫”,专门和“伏地魔”对打。近期曝出的携程网“漏洞门”事件,让方小顿以及其创建的网络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再次走到台前。今年刚满27岁的方小顿称他如今已经集结了5000名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白帽黑客,排查国内各大网站的安全漏洞。方小顿说,“乌云”就是云时代罩在信息小偷和互联网企业头上的一道警示咒,希望每一次拨云见雾都是网络安全的一次进步。
□人物故事
自学成才的黑客达人
2002年,15岁的湖北小伙子方小顿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小时候一直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大学课余时间多,我就自己研究互联网技术。”在方小顿眼中,技术其实没什么,靠自学就能成专家。“当时网上有很多互联网技术教程和讨论社区,只要肯学,每个人都能成为技术高手,安全技术绝不是学校里能教出来的。”
大学四年,方小顿几乎全都在研究黑客技术。要知道,网络安全从来都是攻防一体,黑客的段位都是通过实战练出来的。所以,方小顿黑过学校的网站,自己做网络技术类的社区网站,当时研究网络技术的小团体之间经常上演技术“火拼”,而方小顿都是主力。“那时候大家互相黑来黑去地比技术,2004年前后,整个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网络安全还只是纯技术性的存在。后来没的黑了,我们就找一些常用的软件漏洞,发现之后告诉开发人员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起初因为好玩才做的事,却为方小顿提供了第一份工作,也让他误打误撞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安全工程师。2006年,即将毕业的方小顿发现了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漏洞,当时这家公司服务几十万客户,通过这些客户可以辐射到上亿用户。
“发现漏洞后我就通过互联网社区联系到公司的人,他们听了之后很好奇,邀请我到北京和他们老总聊聊。”方小顿说,“我们相谈甚欢,毕业之后我就进入这家公司,专门负责软件的安全防护工作。”
百度挖角变身安全专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小顿也是“黑客”,但并不是搅局者。2008年,方小顿在网络安全领域早已如鱼得水,不断有互联网公司前来挖角,而最让方小顿心动的,是百度。
互联网公司的“码农”和“技术猿”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混社区”。这些大大小小的网上技术社区是中国互联网高手和黑客的集散地,这种组织极其松散,大家都以网名相称,但就是这样的网络论坛却严格地论资排辈。
“在我们的安全社区里,只要你足够优秀,有很多人会推荐你,百度就是通过这个社区找到我的。”方小顿说,当时考虑的是,虽然在软件公司工作了两年,但还没有尝试过面对一个大公司的大平台。“因此我打算换个环境,看看自己在大平台中能不能做好安全技术。”
从2008年进入百度到2011年离开,方小顿在百度一步步做到了高级安全工程师,主要责任是抵御黑客入侵,而百度的安全团队也由最初的五六人发展成为30余人的“黑客防护墙”。
谈到离开百度的原因,方小顿说,主要还是因为理想,想利用自己的技术为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解决安全问题。“一名白帽子黑客除了要在技术方面感兴趣之外,另一点就是必须拥有一个正能量的理想。”事实上,百度的主体业务是搜索引擎,因而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具有局限性,对于当时的方小顿来说,百度留给他施展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在百度永远只能做百度的事,整个互联网除了百度还有很大的空间,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做点事。”
掌门乌云一时名声大噪
其实,早在2010年7月,方小顿就联合新浪、360的两个白帽子工程师,一起创立了乌云网,当时创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度以及和百度类似企业的问题。谈到“乌云”名字的来历,方小顿表示,当时云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很多企业都在谈云的便捷、低成本,但其实以前出一个问题只影响一两个用户,使用云技术之后可能影响上千万的人。“乌云就是想告诉大家,云技术是有风险的,乌云就是一个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