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函数和类的定义,不是编译时定义的,而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
比方说我们要定义一个Person的class:
class Person(object):
def name(self,):
print('My name is: %s.' % name)
p = Person()
p.name()
print(type(Person))
print(type(p))
输出:
My name is: linuxidc.
<class 'type'>
<class '__main__.Person'>
我们说class的定义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而创建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type()函数。
type()函数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又可以创建出新的类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type()函数创建出Person类,而无需通过class Person(object)的定义:
# -*- coding: utf-8 -*-
def func(self,): # 自定义函数
print('My name is: %s.' % name)
Person = type('Person', (object,), dict(name=func)) # 创建Person class
h = Person()
h.name()
print('type(Person) =', type(Person))
print('type(h) =', type(h))
输出:
My name is: linuxidc.
type(Person) = <class 'type'>
type(h) = <class '__main__.Person'>
要创建一个class对象,type()函数依次传入3个参数:
1.class的名称;
2.继承的父类集合,注意Python支持多重继承,如果只有一个父类,使用tuple的单元素写法;
3.class的方法名称与函数绑定,这里我们把函数func绑定到方法名name上。
通过type()函数创建的类和直接写class是完全一样的,因为Python解释器遇到class定义时,仅仅是扫描一下class定义的语法,然后调用type()函数创建出class。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用class X 来定义类,但是,type()函数也允许我们动态创建出类来,也就是说,动态语言本身支持运行期动态创建类,
这和静态语言有非常大的不同,要在静态语言运行期创建类,必须构造源代码字符串再调用编译器,或者借助一些工具生成字节码实现,本质上都是动态编译,会非常复杂。
2: metaclass
除了使用type()动态创建类以外,要控制类的创建行为,还可以使用metaclass。
metaclass,我们这样理解就是:
当我们定义了类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类创建出实例,所以:先定义类,然后创建实例。
但是如果我们想创建出类呢?那就必须根据metaclass创建出类,所以:先定义metaclass,然后创建类。最后创建实例。
所以,metaclass允许你创建类或者修改类。换句话说,你可以把类看成是metaclass创建出来的“实例”。
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碰到需要使用metaclass的情况,所以,以下内容我尽我所理解的描述清楚,因为基本上大家可能不会用到。
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metaclass可以给我们自定义的MyFriend增加一个add方法:
定义FriendMetaclass,按照默认习惯,metaclass的类名总是以Metaclass结尾,以便清楚地表示这是一个metaclass:
# metaclass是创建类,所以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
class Friend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new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newcls, name, bases, attrs)
定义了FriendMetaclass,我们在定义类的时候还要指示使用FriendMetaclass来定制类,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
# 指示使用FriendMetaclass来定制类
class MyFriend(list, metaclass=FriendMetaclass):
pass
当我们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时,魔术就生效了,它指示Python解释器在创建MyFriend时,要通过FriendMetaclass.__new__()来创建,
在此,我们可以修改类的定义,比如,加上新的方法,然后,返回修改后的定义。
__new__()方法接收到的参数依次是:
1.当前准备创建的类的对象;
2.类的名字;
3.类继承的父类集合;
4.类的方法集合。
完整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 metaclass是创建类,所以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
class Friend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new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newcls, name, bases, attrs)
# 指示使用FriendMetaclass来定制类
class MyFriend(list, metaclass=FriendMetaclass):
pass
L = MyFriend()
L.add('乔峰')
L.add('慕容复')
L.add('鸠摩智')
L.add('玄灯大师')
print(L) # ['乔峰', '慕容复', '鸠摩智', '玄灯大师']
动态修改有什么意义呢?直接在MyFriend定义中写上add()方法不是更简单吗?正常情况下,确实应该直接写,通过metaclass修改纯属装逼。
但是,总会遇到需要通过metaclass修改类定义的场景。OR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知道ORM即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关系数据库的一行映射为一个对象,也就是一个类对应一个表,这样,写代码更简单,不用直接操作SQL语句。
要编写一个ORM框架,所有的类都只能动态定义,因为只有使用者才能根据表的结构定义出对应的类来。
让我们来尝试编写一个ORM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