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2)

  爱国,既是感性认知,也是理性认识,更是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过程,是用教育启迪青年学生知信行统一的过程。

  知是基础,报国行源自深厚的爱国情。认知是行为的基础,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滋养和正确的引导。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朴实的“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引导人们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行是关键,爱国情激发坚定的报国行。爱国如果仅仅停留在心中或者口头上,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而且应当表现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脚踏实地的爱国之行。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向风华正茂的广大师生发出号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弘扬爱国精神就要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发扬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的实干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艰难见真心,磨炼出意志,越是负重前行,越是需要激发起强烈的爱国心。高校要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人才教育培养全过程,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和把握爱国主义“古”与“今”、“党”与“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焕发新活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c81dc6a418883fd36abc8027e66cf2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