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疫: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

己亥末庚子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中国进入全民战疫战争。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智慧……而这些背后的动力源泉则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这场攻坚克难、捷报频传的中国“战疫之战”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特点和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生动实践。

一、这是一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战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弘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一要心向祖国,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包涵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等活生生的变化发展着的实体,当代中国是中华儿女深爱着的幸福安全港湾和心灵归宿;二要心向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眼里都是人民,人民心中爱着党;三要心向社会主义,我们党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康庄大道,必须倍加珍惜和始终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特点。

这场疫情威胁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挑战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最美逆行者”从全国大江南北汇聚湖北、支援武汉,以“国有难、召必来、呼必应、战必胜”的决心扛起战疫重担。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把战斗堡垒建在战疫前线,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前沿阵地。这场战疫,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 “四个自信”,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强大动能。

二、这是一场以“小我”筑就“大我”的战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一个人爱国,不仅要有满腔的爱国情怀,还要有奉献国家、振兴民族的报国之行。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国家理想的高度契合,坚持“小我”与“大我”的辩证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

在这场战疫中,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抗疫防线。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战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以及亿万群众无惧牺牲、英勇奋战、前仆后继,涌现出一幅幅舍“小我”顾“大我”的感人画面。在中华民族遇到疫情威胁的时候,舍“小我”顾“大我”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正是如此,才让这场战疫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温情。

三、这是一场“小爱”与“大爱”相呼应的战疫

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和实践追求。因此,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相比其他意识形态下的爱国主义更具有人类共同体理念。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坚持“小爱”与“大爱”相呼应:爱祖国与爱人类相统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统一。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这是马克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境界。

这场爆发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疫情,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和付出牺牲下,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下,我们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凝心聚力作用,为战疫斗争的最终胜利积聚磅礴伟力,同时,要充分挖掘凝练中国战疫精神,一并融入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让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更加熠熠生辉。


(责编:刘杨、席秀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c97aad24876d54578fe6bbd0c7736e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