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为什么Vue中不要用index作为key(diff算法)(2)

<div> <ul> <item :key="index" v-for="(num, index) in nums" :num="num" :class="`item${num}`" ></item> </ul> <button @click="change">改变</button> </div> <script src="https://www.jb51.net/article/vue.js"></script> <script> var vm = new Vue({ name: "parent", el: "#app", data: { nums: [1, 2, 3] }, methods: { change() { this.nums.reverse(); } }, components: { item: { props: ["num"], template: ` <div> {{num}} </div> `, name: "child" } } }); </script>

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列表组件,渲染出来 1 2 3 三个数字。我们先以 index 作为key,来跟踪一下它的更新。

我们接下来只关注 item 列表节点的更新,在首次渲染的时候,我们的虚拟节点列表 oldChildren 粗略表示是这样的:

[ { tag: "item", key: 0, props: { num: 1 } }, { tag: "item", key: 1, props: { num: 2 } }, { tag: "item", key: 2, props: { num: 3 } } ];

在我们点击按钮的时候,会对数组做 reverse 的操作。那么我们此时生成的 newChildren 列表是这样的:

[ { tag: "item", key: 0, props: { + num: 3 } }, { tag: "item", key: 1, props: { + num: 2 } }, { tag: "item", key: 2, props: { + num: 1 } } ];

发现什么问题没有?key的顺序没变,传入的值完全变了。这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

本来按照最合理的逻辑来说,旧的第一个vnode 是应该直接完全复用 新的第三个vnode的,因为它们本来就应该是同一个vnode,自然所有的属性都是相同的。

但是在进行子节点的 diff 过程中,会在 旧首节点和新首节点用sameNode对比。 这一步命中逻辑,因为现在新旧两次首部节点 的 key 都是 0了,

然后把旧的节点中的第一个 vnode 和 新的节点中的第一个 vnode 进行 patchVnode 操作。

这会发生什么呢?我可以大致给你列一下:

首先,正如我之前的文章props的更新如何触发重渲染?里所说,在进行 patchVnode 的时候,会去检查 props 有没有变更,如果有的话,会通过 _props.num = 3 这样的逻辑去更新这个响应式的值,触发 dep.notify,触发子组件视图的重新渲染等一套很重的逻辑。

然后,还会额外的触发以下几个钩子,假设我们的组件上定义了一些dom的属性或者类名、样式、指令,那么都会被全量的更新。

updateAttrs

updateClass

updateDOMListeners

updateDOMProps

updateStyle

updateDirectives

而这些所有重量级的操作(虚拟dom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不就是为了减少真实dom的操作么?),都可以通过直接复用 第三个vnode 来避免,是因为我们偷懒写了 index 作为 key,而导致所有的优化失效了。

节点删除场景

另外,除了会导致性能损耗以外,在删除子节点的场景下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错误,

可以看sea_ljf同学提供的这个demo

假设我们有这样的一段代码:

<body> <div> <ul> <li v-for="(value, index) in arr" :key="index"> <test /> </li> </ul> <button @click="handleDelete">delete</button> </div> </div> </body> <script> new Vue({ name: "App", el: '#app', data() { return { arr: [1, 2, 3] }; }, methods: { handleDelete() { this.arr.splice(0, 1); } }, components: { test: { template: "<li>{{Math.random()}}</li>" } } }) </script>

那么一开始的 vnode列表是:

[ { tag: "li", key: 0, // 这里其实子组件对应的是第一个 假设子组件的text是1 }, { tag: "li", key: 1, // 这里其实子组件对应的是第二个 假设子组件的text是2 }, { tag: "li", key: 2, // 这里其实子组件对应的是第三个 假设子组件的text是3 } ];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正如我上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为什么说 Vue 的响应式更新比 React 快?,Vue 对于组件的 diff 是不关心子组件内部实现的,它只会看你在模板上声明的传递给子组件的一些属性是否有更新。

也就是和v-for平级的那部分,回顾一下判断 sameNode 的时候,只会判断key、 tag、是否有data的存在(不关心内部具体的值)、是否是注释节点、是否是相同的input type,来判断是否可以复用这个节点。

<li v-for="(value, index) in arr" :key="index"> // 这里声明的属性 <test /> </li>

有了这些前置知识以后,我们来看看,点击删除子元素后,vnode 列表 变成什么样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e52e58e7570be75cd7414f59fe16f1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