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种子根植在市民心中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疫情发生时,是全国人民,用爱点燃了中国速度……”“小时候祖国保护我,长大后,我来保护祖国……”在总寨镇逸夫小学2019—2020春季“别样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中,二年级3班韩沂轩的手抄报展示了浓浓的爱国情。

  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堂最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洗礼,将爱国旋律讲出来、唱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力践爱国情怀……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以红色教育为特色,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氛围营造为抓手,以实际行动为答卷,不仅激发了全市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更让爱国的种子根植在每位西宁市民的心中。

  18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释放“红色力量”

  6月19日,青海省科技馆科技教师袁晨跟着西宁市档案馆讲解员的引导,全面参观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宁市的沧桑巨变。

  这次“红色教育”袁晨感受颇为深刻,在他看来,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常是自己作为策划者带领学生去做,但这一回是作为亲历者在感受。对于80后的他来说,通过这次学习知道了很多往事,以前的西宁到底长什么样,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袁晨说这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增强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以为西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自豪。

  据西宁市档案馆副馆长贺俊兰介绍,西宁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档案“名片”,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以举办主题展览、服务编史修志、开发爱国教材、开展社会实践为抓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向青少年,推出“行走的爱教”宣讲活动。面向党员干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发挥基地在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面向社会群众,开展演讲、摄影展、主题征文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爱市热情,突出了具有档案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先进性、时代性、特色性和实效性。

  “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日益成为激荡爱国热情、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场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七一”前夕,西宁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孙青带领党员民警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时感慨道。

  这些只是我市18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缩影。我市还积极开展小高陵体验学习等活动,使其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激发市民爱国情怀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随着歌声响起,游船上的游客举目眺望,游园的人们纷纷驻足合唱;手中握着国旗,脸上贴着国旗……伴随着“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的歌声,1000羽信鸽飞向天空。大家齐声高歌,祝福祖国繁荣富强,表达生活幸福感,唱出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市民郝先生全程跟着一起放声歌唱。他激动地说:“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特别自豪!”现场持续热烈的氛围令人感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与此同时,一本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宁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70年来西宁人民艰苦奋斗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我的西宁》纪实性文集问世,唤起了市民王胜华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园情感。“一首歌的时间,我仿佛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变化,反映出的西宁人民凝心聚力,全市上下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进程中的生动实践。”

  老党员以实际行动“绣出”爱国情深

  来到青藏花园小区老党员田仲贵和崔富兰的家中,一面“红色”墙立刻映入眼帘,一面面旗帜,红彤彤的底布,金灿灿的字体……一派喜庆的景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跟着共产党奔向中国梦”……数十幅珠绣作品都围绕一个主题——爱党、爱国。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ea0166c47105615f0d0754a9969a3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