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王海洪
10月1日上午,艳阳天,临高调楼镇武莲港一片祥和。9时,调楼镇调楼村渔民林严涛、王忠、符亮金、林貌红、梁庆明等人聚在武莲港琼临渔11568号渔船上收看央视直播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60多岁的渔民林貌红,是调楼镇渔业协会副会长,“昨晚睡不着,想着今天收看大阅兵,很兴奋。以前我们村有一个渔民的儿子参加过国庆阅兵,他是从广西部队去的北京。”他说,“有国家的富强昌盛,渔民生活现在过得很不错。”
调楼村是渔业村,有5000多户1.5万多人口,渔船600多艘,全村盖起了4000多栋小楼房,一栋接着一栋,像联排别墅。
琼临渔11568号船,长32米,船主林严涛说,渔民根据流水出海,上半年主要在湛江、珠海一带海域捕捞,下半年则主要在八所、三亚一带海域忙碌。林严涛去年盖起了三层楼。而渔民符亮金家的楼房已住了10年了。
看着电视上走过的威武之师,渔民感受着国家强大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前没有武莲港,在调楼老港,渔船要等到海水涨潮时才能出海,2013年武莲港建成,可停泊渔船上千艘,渔民什么时候都可以出海。”符亮金说。
据了解,24米以上长度的渔船作业,一年国家给予的渔船燃油补贴可达十几万元,保证了渔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像琼临渔11568号渔船,一趟出海一般需要工人10人至12人,一般出海8天至15天,随着人力和渔网成本的增加,渔业生产面临着不少压力,国家的渔业作业燃油补贴对渔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利好。
海南日报记者从临高县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临高拥有海洋捕捞渔船4235艘,渔船总数占全省捕捞渔船数量的六分之一。全县有5个渔业镇、13个纯渔业村,渔业人口近十万人,海上劳力4万多人,2016年渔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临高渔业总产量连续19年(1998年至2016年)位居全省首位。
“国家富强,才有渔民的安心生产。渔民在海上的力量来自于国家的强大。”这是调楼镇渔民共同的心声。(本报临城10月1日电)